孫玉玲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師學分班學生

 

新冠疫情對全球帶來的巨大的衝擊,人類的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最大限制,除了是造成全球經濟的停滯外,在生活型態、工作模式及消費模式等方面也增添了諸多的數位元素,即使是回到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因為數位轉型加快的腳步,變成不同於過往的「新」模樣,也就是說,世界已經回不去了。

因「零接觸」需求的提升,致使民眾對於日常生活漸漸向線上靠攏,生活中的各方面,無一不在疫情中發生轉變,對此,行動支付比現金找零更吸引人,之前未曾使用網購者嘗試在線上外買餐點,原網購族群的臨時上網消費也逐漸變成日常,線上購物取代實體購物逛街,消費行為更是被推向數位發展;足不出戶的防疫期間,線上遊戲、網路影音串流得以藉勢爆紅,而各種體育競賽,也為免群聚感染,嘗試改為虛擬、線上的賽事。各級學校也開始採用視訊工具,讓學生們不必出門,就能在電腦前和同學們一起接受老師講課;此外,遠距上班、視訊會議、遠端行政等,都成為很多企業的選項,在醫療方面,看診從面對面轉變成遠端問診的需求也顯著升溫,藉由5G也將帶來更具革命性的改變,未來透過3D影像,更能呈現人體樣貌,讓醫生精確掌握病症位置,甚至於遠端進行診療或手術。

AI(人工智慧)愈顯重要,這次南韓即用某種AI技術,一次快篩上百人及測量體溫,中國也用人臉辨識技術檢視民眾有無戴口罩,醫療與AI、數據的結合已發展為防疫重要助手,諸如此類由線下到線上、實體到虛擬的轉變在疫情催化下不斷發生,雖然擁抱數位化從數年前便開始成為了一項趨勢,但是,這一次的疫情演變無疑在背後推了一把,大舉加速這樣現象的成形。

在疫情危機下,每個國家、每個人都經歷著疾病的社會壓力而尋求出路,比起疫情肆虐的歐美,台灣這次的控制算是得宜、衝擊較小,但是,改造也相對較慢。如果秋冬時又來一波疫情,科技角色會更吃重,數位發展的趨勢是不容忽視的,政府極需思索新形態的治理模式。不論在法規制度建立、資安與隱私維護、資訊弱勢族群保障等面向,都是挑戰。

首先是有關數位基礎建設,包含國家高速寛頻網路、偏鄉地區的行動網路覆蓋以及5G網路佈署等,都將提升市區、偏鄉地區民眾可靠且多元的數位服務;其次是資安與隱私的問題,我們發現受到假新聞干擾以及駭客攻擊的頻率不斷的升高,我們需要更好的資安與更完整的規範,畢竟,各種數位服務是否能夠普及,還是取決於民眾對於數位工具的信任,若是缺乏信任,民眾可能拒絕使用,因此,要達到數位政府的目標,政府資訊系統應納入國際安全標準、建立資料安全管理機制、使用者資料取得與授權機制,並證明數位機制的安全可靠,提升具民眾信任的使用環境,當然,在個資管控的立法上,也要考量我們所被賦予的公民權與隱私權,是否會被剝奪;最後是數位落差的問題,人口老化和貧富差距都將造成數位服務無法普及,政府除了應將數位教育普及於各年齡層,也要考量到如何將數位服務確切傳送到較弱勢的民眾。

總之,這波疫情終將是過去的,但是,其所帶來的數位革命將深植人心,各種數位科技勢必加速引進,期盼政府能以前瞻和創新的角度,藉此開創數位政府的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