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近日來的火紅話題之一便是台灣經歷了第一起直轄市長被罷免的投票通過案,於此同時,這也提供了一個用以關照台灣一地民主發展歷程的反思契機。

基本上,回應於<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相關規定,就其完備所應該要有的正當程序之際,對於此一投票結果的考察論述,就不盡然只是聚焦在成敗兩造的絕對性對峙,而是要如何將「民主」擺置回到一種思維模式、生活方式及其運作形式的深層討論;連帶地,如何將『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民主內涵,從狹隘的政治範疇以增生至社會、經濟、宗教或人文等廣裘介面,多少這也指陳出來台灣一地顯然並未隨著主權在民的直接選舉,而得以加速應有的文明進程,反而是將選舉、罷免的公民權利行使,遂行於某種的意識型態、政黨利益或地域主義糾葛,如此一來,任何一場或是一次的選罷結果,當只是讓「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徒增更多治絲愈紛的共輸結局。

冀此,台灣一地相迎公民社會及其民主政治的所謂『公民政治』,背後所糾結的實乃是諸多有待廓清的命題意旨,這其中包括:政治家的做人『誠信』與政客的做事『責信』、打天下的『人治』與管理天下的『法治』、獨立思辨的『公民』與從眾行為的『順民』、時勢造人的『英雄』與時不與我的『梟雄』、擴張預算的『當代』與債留子孫的『世代』、造神運動的『權力』與知所分寸的『權威』、一人天下的『統理』與典章制度的『治理』、從政世家的『職業』與衣帶不悔的『志業』、罷免走人的『不堪』與沈淪退卻的『不捨』、民粹執政的『夠格』與夙人典範的『適任』、遂行其意的『去位』與醜表功勞的『得權』以及敗者不服的『怨氣』和共同未來的『願景』,無疑地,這部分的公民意識、公民素養、公民自覺、公民德行及其應該要被建構之溝通促進的公民對話機制,台灣社會是有著極大的進步空間。

總之,選舉和罷免作為行使公民政治權的一體兩面,不僅止於成王敗寇的造神或毀神,而是如何從代議政治的選罷過程之中,以反思「選賢與能」、「次佳選擇」抑或是「囚徒困境」的真義與爭議所在,特別是要將『尊重』導入『多元』以及讓『包容』得以鑲崁於『差異』之中,如此一來,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引領風騷,就不在於誰與爭鋒,而是在不同場次的選罷投票當中,賡續於高雄或台灣的變革工程,我們可以為未來的世代,留下什麼樣的人身典範?

冀此,這一次政治公民權的罷免行使,突顯出來的乃是:擺盪在遂行政治與公民政治之間,如何從選罷迷霧中,走出一條利人、利己和利益天下的民主道路。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