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為明年初的總統選舉投下一枚震撼彈的便是某一候選人宣布將不参與連署,這使得原本可能是多造對決的『多腳督』,將有可能只剩下兩黨對峙的零和關係,而即使個人参選毫無懸念的背後,也隱含諸多的干擾變數,但是,背後所糾結的民主政治意涵,乃為當代台灣一地政治變遷的關注所在。

事實上,打從今年(2019年)的開春過後,從個人到政黨以迄於從敵對到同志,各種不同的人選組合,總是從黨內到民間以及從公開辯論到民意調查,以讓總統候選人的出爐,兼具代表或参選的正當性,然而,惟一不變的還是訴諸於民本、民意或民粹的風向球,這也使得宣布不参選是否就直接等同於最後的定奪結局,這一點還是值得後續觀察,然而,來自於從戒嚴到解嚴以迄於從剛性政黨到直接選舉的近代臺灣民主政治考察,相與關聯的議題思索,是有它嚴肅看待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中興以人才為本,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等領域範疇的各界秀異份子,總是扮演調和鼎鼐的重要他人角色,以此觀之,包括總統在內的各級選舉,針砭之處就不全然在於成王敗寇之於個人與政黨的輸贏,而是如何將各界精英及其相關的表達性需求,海奈百川為具體的政策施為。准此,確切提升選舉本身的公共政策討論,實乃是公民社會裡一項的重要變革課題,畢竟,迴避了從政見到政策、政務與政事的串聯貫通,這使得選舉的作用功能,自當只是淪為某種權力擴張的國王新衣。

連帶地,放大對於民主政治演變脈絡的關照視野,那麼,相關的詰問便顯得有些突兀,畢竟,這也不是自詡為民主國家的臺灣社會所應該要有的態度行徑,比如:視若仇寇的政黨兩造,欠缺同舟共濟的引領使命?政黨或者候選人盡是在諸如國家主權的政治邏輯、發財富貴的經濟邏輯抑或是族群認同的社會邏輯,以找出己身利益優先的選舉戰術?突顯的還是神聖魅力的自為人治,而欠缺典章設計的法治藍圖?強調的盡是零和遊戲的對立政見,而非是共好策略的合和主張?侷限於政黨兩造的對決,而非是公民社會的民主素養?最後,從執政效能到政治責信,又要如何檢視從副總統備位到閣揆人選掌理、從黨政合一到黨政分權、從選舉的競選團隊到選後的行政內閣、從四年一次的選舉策略到定期的政策說貼、從行政權專斷到立法權制衡以至於從絕對執政到政黨政治等等的變遷課題。

總之,在這裡的論述思辨直指出來乃是:作為嘉年華性質和扮演通過性儀式的「選舉」,就不應該只是淪為某種集體情感的宣洩管道,而是要去反思:選前的四年任期到選後的四年作為抑或是更多的執政期間,權力擴充及其錯誤決策和濫開支票所造成國家財政、社會對立與世代會計等等的經驗事實,選民如您、我,各自需要擔負什麼樣的共業責任?連帶地,當能量與量能不斷地耗損在你爭我奪的權力博弈賽局裡,這不僅斬斷了『相同的過去』,也因為撕裂彼此的『一同的現在』,而讓『共同的未來』更顯得如此的遙遙無期。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