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隨著高齡少子女化情勢的加速惡化,這使得24小時住宿性質的長照中心,出現供不應求的發展趨向,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今年(2019年)國內的失能人口已經有近80萬人之多,如果是以二成左右的需求量估算,就有近16萬人會有住宿長照的替代性需求,然而,目前全台卻是出現高達超過5萬張床的供給缺口,因此,政府決定斥資新台幣50億元的經費補助,在台灣88個的鄉鎮市區增設所謂的平價住宿長照機構。

誠然,文明化的進程,點明出來包括失能或失智抑或健康或亞健康的資深國民人口數量,當只會出現快速的增加趨勢,因此,對於該項撒錢補助的策進作為,考察的真義就不全然在於所可能產生挹注的乘數效果,而是攸關到中長期佈建的任何一項公共事務決策,是否有其包括需求評估、過程評估、結果評估的資料勘查機制設計,就此而言,增設平價住宿長照機構的這項權變措施,相當程度上,未嘗不是過去政府主推居家照顧並且排除長照機構的惡因所致,更確切地說,這乃是某種亡羊補牢的善後補強,其所顯露出來的還是枝微末節的殘補思維,而未能窺見到涵蓋金流、人流、物流、資訊流以及居家照顧、日間照顧與機構照顧的全方位布局,甚或淪為打地鼠、提油滅火的消極作為。

事實上,即便是範定在平價住宿長照機構的工具性範疇,相與關聯的議題思考,還是有它嚴肅思辨的必要,比如說:補貼政策是否反而墊高收費水準,進而扭曲了原有的長照市場運作和合理的經營機制設計?連帶地,倘若是以機構端為其補貼的標地對象,那麼,長照機構本身是否兼具範疇經濟的市場規模,這才是機構是否穩健運作之於住民照護品質能否良窳的基本提問,就此而言,劍及履及應該是著手改善現行長照機構各自運作生態及其床位數量不一的結構性限制;至於,祭之對於家屬端的價差補助,則是更要因勢利導對於照顧者教育或家庭教育的觀念充權,無疑的,缺錢灑錢以及少人補人的應急措施,依舊是政府公部門危機處理的調性所在。

總之,同屬於運作困局的長期照顧服務,更須記取殷鑑不遠的準公共化托育服務,特別是過度覬覦『平價、普及、優質』的目標管理,以至於忽略了長照背後的現場實境和結構環境,尤其是如何讓在家老化、在地老化與機構老化這三個區塊的老化照顧場域,齊頭並進於各自的階段性安排,亦即,宜是要針對在那裏安老的「意願問題」、「能力問題」和「結構性限制問題」,以進行範疇類別的配套措施,比如:

(一)首先如果是歸因於『不願』而來的價值澄清或觀念充權,這當中傳統文化主義的棄置不孝或棄養不肖,是需要有創造性轉化的配套措施;

(二)其次如果是顧及到『不能』的收費水準,那麼,價格能否只是唯一的考量判準,還是要有其它的配搭作為,對此,無論是差額補貼、家屬責任、入住適應、照護品質抑或機構經營,說明撒下巨資來建構住宿性質的機構長照,是有將複雜問題單一特定化之虞;

(三)最後如果是偏向『不甘』的結構性環境條件,像是老化或惡化的養護負擔、家庭成員組成的羸弱化以及長照費用支出的經濟不安全等等,那麼,思索長者照顧權益要如何被具實保障,就不僅止於金流,而是要有從現金補貼、服務輸送到中介平台以迄於從親屬家人、機構市場到國家機器,以思索在此一的照護歷程當中,有無善盡應有的義務責任?

顯然,「長照」一役的長期抗戰,才正要開始呢?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