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力推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8月上路後引發各界反彈,甚至遭業者以「壟斷市場」為由告上公平會,今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批評,準公共化並無法解決私立收費巧立名目、教保人員低薪與家長不信任三大問題,呼籲政府擴大公共托育須增加人力、加速建構公托,而非妄想一步登天的「馴服」私立業者。

托盟指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在2到5歲托育公共化比例高達7成、0到2歲達5成,但我國托育市場長期以私立為主,公托數量嚴重不足。托育服務若是營利導向,容易產生收費巧立名目、教保人員低薪等弊端。

托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明,許多私立幼兒園向教育部申報的收費金額都是「低報」,除實際登錄的費用外,還會多收才藝費、材料費等項目。準公共化政策中將齊頭式規定幼兒園收費上限,恐害業者無法生存,又再額外收取其他費用,家長並未受惠。

根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2017年全國私立幼兒園員工平均投保薪資每月僅2萬5864元,六都中台中、台南、高雄甚至低於平均值,最低則是雲林縣2萬3385元、嘉義縣2萬3100元、金門縣2萬2430元。

準公共化規定業者加入後,園內每人最低薪資須達2萬9000元。然而托盟指出,準公共化創造政府必須「拜託」業者加入的局面,令人質疑未來可能為了達成表面和平,主管機關可能會因此放寬規定,例如衛福部就已放寬標準,僅規定私托3年內85%的員工投保薪資須達2萬8000元,4年內達成100%,其餘要求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婦女新知基金會覃玉蓉說,根據調查有7成家長不相信「市場商業化能讓孩子有良好托育品質」;6成懷疑政府補助後幼兒園恐會漲價;近9成質疑幼兒園收費是否用於改善教保品質。

覃玉蓉表示,台灣托育與私立營利為主,為了營利私幼須漲價、壓低教師薪水,容易造成家長、幼兒、教保人員三輸狀況。家長對於準公共化是否能扭轉畸形的大環境,也都高度懷疑。

私幼業者對準公共化政策更是反彈,托盟認為這是因「營利」與「公共性」不相容的必然結果,政府草率地推出政策,急躁的妄想一步登天,收編、馴服私立托育業者,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政府應增加人力、檢討效率、加入服務建置,一步一腳印的擴大公共托育。

家長代表陳柏謙批評「政府只是發錢了事」,不斷推卸責任顯現其決心仍不足,最終只會圖利私幼,家長仍苦不堪言。(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1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