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來自於低端人口的時事新聞報導,背後所糾結的結構意涵,是有它通盤檢視的必要。

報導指出基隆某拾荒的張姓婦女帶著國小剛畢業的孫子沿途蒐集回收物資,3小時下來的辛苦奔波,換得僅僅新台幣107元收入,以致就只能買一碗清麵線來和孫子共食,即便這一則來自於下流社會的真實困境,傳頌的除了是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外,激情過後的綜融思辨,將會是類似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這是因為:

首先,簡單扼要的文字報導背後,欠缺了諸如家系、關係圖以及生態圖等等案家生活世界圖像的專業性評估,這使得包括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及其相關的處遇計畫,還是無法完備依法行政的社會救助正當程序,進而讓『一碗麵線』的這一家子,得以獲致人身安危的制度性保障。准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除卻是針對社會救助行政資訊本身的完整性、透明性、公開性與對稱性,能否貼近服務需求端的認知基模或是供需媒合外,現行的社會安全網之於經濟因素所可能招致的惡性循環,又要如何有其停損設置的預防性介入、保護?

其次,無論是社會安全、人群服務或是社會工作的運作旨趣,主要還是要回歸到行為人之於相關責任義務的基本提問,就此而言,上述張姓案家的人身解套,一方面就其資格確認之中低收或低收入戶的福利身分,還是有待進一步的廓清,畢竟,三代列計人口的生養負擔,還是要因應殊異的工作能力、勞動薪資、所得資產抑或是突發的生命事件,以徵別分類與分級的家庭維生能力調查;連帶地,即使是未符合消極要件的近貧經濟弱勢人口,但是,關乎到就業媒合、經濟扶助、學費補助、生活津貼、家戶脫貧、家庭處遇等等的積極性差別待遇,還是有其分流處遇的必要性。

以此觀之,一套機動、即時與跨域的家庭照顧管理機制設計,是有它訴諸於可及性、可近性、整合性以及願意使用等等區域型社福中心之於『馬上辦』的迫切性;連帶地,糾結於經濟弱勢、特殊境遇或是高風險等等的家庭境遇,那麼,像是家暴、貧窮、目睹等等的危險因子及其可能的催化效應,又要如何有其應該要被建置的復原力或優勢充權?

總之,如此清寒的家庭樣態其所傳衍的人倫悲歌,就其時事新聞的背後,盡是包括第二代兒子的行蹤未明、媳婦的離家棄養;第三代多名監護孫子的親權使行以及祖孫跨代之間生計困頓的家庭脈絡,如此一來,相與關聯的文明化意義,又豈止是感動行銷的激情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