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玲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研究所博士生)

因為原物料的上漲,衛生紙的售價將於今年(2018年)的三月份之後會有約莫3成的漲幅,以至於引發全國民眾出現一窩蜂搶購衛生紙的末日情景;連帶地,媒體傳播固然是提供社會大眾知的權利,但是,直播或網路的推波助瀾,這使得該起的搶購事件更為迅速蔓延,如此一來,也逼得公平交易委員會邀約業者,以進行所謂的「喝咖啡」,藉此呼籲業者不要有聯合的漲價行為,否則會觸犯到聯合行為而面臨到重罰,以此觀之,如何衡平媒體報導及其所誘發出來的從眾效應,這當中所牽涉到的諸多面向,是值得加以省思。

誠然,媒體的報導會牽動到妳、我實際的生活作息,至於,包括網路、報章、雜誌、電視等傳送途徑,固然是有其諸如便利性、及時性並且用以滿足大眾知的權利的運作優勢,但是,渾身解術並且是竭盡其所能的傳媒報導手法,在追求最高的收視率之際,相與衍生的命題思索,這也是值得加以深究的,比如對傳播從業者來說,消息的來源是否有善盡查證之責?報導內容是否已經戕害到他人的隱私?而在許多報導的尺度尚未有相關明確規定時,僅是憑藉媒體從業人員本身的自律,一旦是失去了自律,為了衝高點閱率,勢必也會出現不必要的事端,對此,殺人案件的畫面該如何呈現?擄人案件要等到什麼時機點才可以報導?如何保護被害人或加害者的隱私?在目前相關法令尚未明確規定之前,媒體從業人員又該如何衡平媒體報導以及隱私保護這兩者之間的界線?

基本上,「從眾」(Conformity)是由真實或想像的群眾壓力,而導致行為或態度的一種變化,對此,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從眾行為乃是在群體的一致壓力底下,試圖解除自身與群體之間的衝突抑或是增強安全感,所採取的一項應變手段,以此觀之,在上述的衛生紙搶購事件當中,小自騎腳踏車大至開高檔名車,全民不分軒輊的全體總動員,但是,探求背後的真義,每一個人的家中多少都會有衛生紙的存貨備用,只因為一窩蜂的搶購,自己也跟著搶奪,唯恐擔心日後買不到或漲價?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其它的行業搭此一順風車,並以原物料漲價為理由而悄然調漲5-10元的售價。

准此,對於媒體報導的必要性規範,顯然不能只靠從業人員的自律或是加註「警語」提醒,而是需要進一步思索報導的底線或紅線在那裡?倘若是逾越底線的處罰為何?連帶地,在不箝制媒體報導自由的前提底下,又要如何能夠衡平大眾知的權利並且具實保障當事人的隱私,就此而言,是有必要對媒體相關從業人員實施在職教育、提昇自律能力和建立相關的控管機制。

總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在美國影片《真相急先鋒》的故事講述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CBS電視台調查並報導當時尋求連任的總統小布希服役時的相關問題,這則醜聞報導最終因為消息來源的正確性與否,而成為CBS和兩位主要角色的纏身醜聞。綜此,媒體之於追求真理和自我表現,兩造之間須達到相當的比例原則,以使民眾在獲得多元意見或資訊權利之際,同時能夠避免媒體渲染或誇大的過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