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經濟(Gig Economy)
零工經濟一詞是由美國M Squared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兼CEO Diane Mulcahy所創造,指的是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職業者構成的經濟領域,是一種會利用互聯網或應用程式在網上簽訂合同,對此,工作者可能來自於全球各地,其興起代表傳統的工作型態與意義正逐漸被顛覆,唯有「一技在身」才是對生計的真正保障,零工經濟業已成為世界各國有志者自主創業的基調,被視為是二十一世紀乃至未來的一種工作型態,冀此,2016年被定義為零工經濟元年。
零工經濟模式之所以崛起,初始是來自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增長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非全日制工作(非典型工作)在降低失業率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因而成為不少國家大力推廣的就業形式;其次,大數據的數字革命也是零工經濟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另外,該種靈活的就業形態,實際上是解放了人的時間和創造力,創造了經濟機遇,激發了創業公司去涉足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藉此探索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對此,樂觀主義者認為,這能讓未來有更多企業家和無限的創意,但是,反對者則是認為這意味著一個反烏托邦的未來,失去了權利的工人不斷尋找下一份計件工作。誠然,如果是把當前的工作世界看作一把尺子,設想它一頭是傳統意義上由企業提供的職業階梯,另一頭是失業,那麼,兩頭之間範圍之廣和種類之多的工作選擇,便是零工經濟,這其中包括有諮詢顧問、承接協定、兼職工作、臨時工作、自由職業、個體經營、副業,以及通過自由職業網站平台找到的訂單式零工。
事實上,在人類工作史上零工經濟其實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兼職工作以及合同工、顧問零工由來已久,只不過,零工經濟已經進一步擴展到中產階級、白領的工作中,並逐漸融入到了高價值、高度透明的科技初創企業的商業模式,用專業定義自己,遊走在不同的任務和角色間,擁有時間、自由的主導權和個人品牌,也因此建構出比在複雜的企業層級下,只是當一顆小小螺絲釘,只能被動等待拔擢和升遷的傳統直線式職涯規劃,使其有更為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
資料來源:羅耀宗譯(2018)<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台北市:天下雜誌。
延伸概念:斜槓青年、打零工、非典型就業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