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勞動部將宣布廢止「明師高徒計畫」,這是因為開辦3年下來,投注了約新台幣4億元的經費規模,但是,僅有42%的結訓率,是有成效不彰之虞,也因為深恐續辦之後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不優,因而不得不忍痛喊停。

誠然,奠基於以傳承資深師傅的專業技藝並培養青年新技能為其初衷的「明師高徒計畫」,自2013年10月開辦以來,每年從就業安定基金編列新台幣2億元預算,以讓18至29歲非在學的未就業青年,一對一跟著實戰經驗超過5年以上的師傅學習,原始計畫每個月的訓練時數應達100小時以上,學習期間政府補助師傅每月新台幣5,000元、學徒則有新台幣1萬元的訓練津貼,最長可以補助1年,只是,實施下來的結果卻是:首先,專業技能的學習並非是計畫中所期待的傳統技藝,而是時下新世代較為熱衷的機動車輛維修、新娘婚紗造型及婚禮策畫人員、寵物美容師等等的項目職種;再則,契約內容係由師徒雙方自行議定,但是,因為「師徒制」並非是雇傭關係,因此,並不適用於<勞動基準法>的相關規範,也就是說,師傅不必為徒弟加保勞、健保與勞退,而引發學徒有被當成廉價勞工的爭議;最後,也因為老師傅與年輕人對於學習認知的要求不同,致使學徒得離職退訓率偏高而不得不黯然退場。

冀此,包括偏離傳承技藝的師承宗旨、沒勞健保且工時超長以及學徒每月只領萬元的剝削事實,究竟是計畫上路之後才可以得知?還是前置作業階段便可提前預防?連帶地,即使是在過程當中才顯現出困難或困境之處,但是,3年多的辦理經驗,何以僅成為每年接續辦理的消極應對?准此,從整起計畫的實施過程來看,其所潛藏行政效能的弱關端倪,這才是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這其中包括有:信誓旦旦非得執行的背後,是否是因為欠缺詳實的需求評估機制,進而淪為某種公權力傲慢的一意孤行;再則,即使是嘎然喊停,那麼,又是否已然確切地落實包括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而來的效益評估設計,藉以避免複製更多亮點式的政策措施,同時也成為要不斷提油滅火的善後了事,就此而言,開辦3年多,約莫投注新台幣4億元的方案經費及其結訓率卻僅有42%的浪費公帑行徑,相關的行政究責,宜有嚴肅以對的必要。

只不過,何以硬要在欠缺配套措施的情境底下,硬推所謂的「明師高徒計畫」,究竟是官大學問也大的恣意發想,還是逢迎拍馬式的官場文化抑或是更要去擔心的乃是現行的文官體系已經欠缺所應該要有的專業性與中立性,以至於未能就事論理提出不同的對應策略。總之,扣緊對的事及其對的專業團隊與方法手段以及切入的時機點,那麼,關乎到名師無法出高徒一事,是要通盤檢討的必要,藉此廓清和爬梳這當中所潛藏更為不堪的科層與治理危機,於此同時,除卻立法諸公所進行的預算審查外,專業性質的方案構想,更是要去強化從公聽會到審查委員會以迄於公民審議等等的中介把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