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教育部指出,大學不能再把學生綁架在院系裡,現有的課程規劃必須要有所翻轉,對此,明年將試辦高教課程的議題導向學習型態,也就是說,藉由結合跨領域的專題形式課程,以鼓勵不同科系考進來的學生,可以在同一學院甚至於是跨院系修課,連帶地,學生畢業時也可以是「某某學院」而非只是特定、單一的「某某學系」

基本上,該項教育翻轉的策進作為,的確是有其回應於社會變遷的權變措施,只是,對的事及其所期待對的結果,這當中的落差與斷裂,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所謂「議題導向」的操作性概念為何?特別是該項議題的範定、引導與學習,一旦要涉及到不同學門的科技整合,那麼,就不單單只是讓學生得以跨系院的自由選修與上課,而是該項課程融合的機制設計,有無進行詳實評估的規畫建置?畢竟,不同系所、學院而來的典範移轉、跨越和統合,這已然是一項『異中求同』的重大變革工程,就此而言,教育當局強調未來學生畢業修習的學分,要有一定比率是議題導向課程,而且是不分科系都要,這一點,顯然是稍嫌草率甚或是有淪為另類的通識課程之虞。冀此,假設「議題導向」的學習型態是時事之所趨,那麼,當有其涵蓋從單一系所的課程融合到同一學院的學習地圖以迄於跨域學門的規劃統合等等的漸進式變革,而非僅是圖以一次就可到位的單純技術性操弄?

其次,對於該項的舉措,背後所實有的批判性思考會是問題針砭之所在,就此而言,癥結點就不全然是聚焦於跨系、跨院的課程選修,而是該項議題行銷所想要傳達與表述的意義為何?比如大學階段的學識養成究竟是通才還是專才的高層次提問?至於,探索教育、專業培力、職涯規劃有無嫁接在學習地圖的整體規劃上?而議題導向的學習型態或者某某學院畢業文憑背後的主體性為何,特別是攸關到從主要領域到次要領域、從單一學系到跨域學門、從初階通識到進階專業及其從專業自我到社會認可等等的相關思索?連帶地,倘若議題導向學習型態的關懷旨趣乃是在於建構學生一種與時俱變的應變能力,那麼,供給端的高教市場、學校體質以及教師專業知能,是否也要進行比例原則的變革工程?以此觀之,推動議題導向的翻轉性學習,更應該要有對於高教此一巨靈怪獸之解構、重構與新構的必要性作為?

最後,扣緊人群服務的社工學門,那麼,該項議題導向所需要被建構的課程融合,是有其更為積極對比的觀照意義,比如說社工+財務管理而來的金融社會工作、社工+職業重建而來的勞動社會工作、社工+經營管理而來的工商社會工作、社工+法律保護而來的司法社會工作、社工+心理輔導而來的諮商社會工作抑或是社工+長期照顧而來的長照社會工作等等,又要如何回應於社會工作與一線社工人員的專業養成、專業區隔抑或是專業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