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考選部分析2016年第一次專技人員高考的相關資料顯示出來:在包括中醫師、營養師、心理師、護理師以及社會工作師的考試及格情形來說,整體的及格率約15.5%,這其中又以臨床心理師的及格率逾86%最高,相形之下的社會工作師則是不到11%最低,對此,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思考,便有它進一步的深究空間。

誠然,造成及格率落差頗大的歸因探究,理當是多重深邃的,對此,專技考試背後的養成教育,自當是有其一定的關聯影響,特別是當及格證照與後續的就業工作,相互鑲箝在一起之際,那麼,及格率已然不只是一種激勵因素,而是直指有某種非考上不可的保健因素,就此而言,是否須強制規範要具備社工師證照才能執業,藉此有效紓解長久以來偏低的及格率現象?抑或是藉此去解構和新構所謂『社工師-社工師證照』對照於其他專技人員考照的分殊差異?准此,在這裡的論述考察就不全然只是窄化在及格率高低與否的量化思維,而是作為人群服務的社工及其社工服務業,相較於中醫師、營養師、心理師、護理師的專技人員,究竟要如何有其所應該要有的典範建構?以此觀之,從個人認同到團體認同以迄於從社會認可到專業自我,社工社群及其社工夥伴是要有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變革工程,這是因為:

首先,回應於從生態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到處遇計畫與績效管理,那麼,扣緊全人、全家、全程到全社會的關懷旨趣,這多少指陳出來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建置,就不單單只是限縮在及格通過的社工師證照,而是隱含著諸如『適格與適任』、『適任與夠格』以及『夠格與制度性保障』的命題檢驗,換言之,在這裡優先要有的廓清工程,自當是須回到社工內部的基進改造,這其中包括體制內的科班社工養成,究竟是出現那些的制度運作失能或失靈情形,特別是理論與實務的彼此貫通及其最後一哩的無縫接軌?連帶而來的學習、實習與見習,又要如何針砭於急劇社會變遷所不斷要兼具的知能培力?至於,大量湧現的社工學分密集訓練,是否也要有反求諸己的內省功課,而非是從學術科班所逕至加諸於實務非相關科系而來的專業霸權與專業霸凌!冀此,理論與實務以及科班和學分班,就不應該淪為相互區隔的族群對峙,而是各自的變革改造工程,有無符合比例原則的衡平關係?

再則,要如何突顯社會工作本身的主體性意義以及社工師作為某種不可替代性的結構功能意義,那麼,相照於其他的專技人員,社會工作或是社工師需要的是如何彰顯出「同中存異」的團體認同,也就是說,採借其他專技人員證照制度的變革措施,就不只是全盤的移植仿效或是更多走火入魔的階層深化作為,像是從社工師到公職社工師與高級社工師抑或是從社工師到專科社工師,而是要有從根本出發以及由下而上的戰略性思考,這其中包括有:從過去只考一次到近五年增加二次以迄於是否有回到每年只考一次的變革設計及其背後的邏輯思維為何?近九成的心理師以及不到二成社工師的及格率,究竟是專業養成不優,題目設計不夠有鑑別度,沒有淘汰機制抑或是寧缺勿濫?至於,是否乾脆取消學分班社工的第二軌養成制度,而背後預期與非預期性的衝擊影響為何?連帶地,何以心理師沒有比照從社工師、公職社工師、高級社工師到專科社工師的職位階層化?最後,2016年落日條款大限之屆,相與對應的配套措施為何?

顯然,人群服務的『潘朵拉』、『黑天鵝』,並沒有因著社工師的考照制度而被一一揪出,相反地,脆弱人性的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卻反而是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