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指出農委會於日前宣布,自今年(2016年)的九月起,倘若學校的午餐食材有問題的話,農委會將負全責,只不過,抽驗北部學校的午餐蔬菜,卻也驗出不得使用的殺蟲劑「達特南」,這也使得官方所背書的蔬菜品管,第一次檢驗就破功,而讓執政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事實上,新政府早已經是將食品安全列為施政重點,乃甚至於喊出所謂「十倍檢驗」口號,只不過,在缺人力與金流預算的狀態底下,首度檢驗學校的營養午餐蔬菜便驗出農藥,這即便不是好大喜功,但是,要如何讓公共議題的決策模式,得以停損設置,這倒是有它進一步的深究之處,這是因為:首先,何以要推行團膳性質的營養午餐?乃是因為集體性質的控管機制,比較能夠掌握蔬果的貨源、產銷及其品管,只不過,標舉包括優先採購吉園圃、CAS、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TGAP以及QRcode可追溯系統的農產品防衛機制,但是,最終的結果卻還是讓學童吃下了不安全的食物,顯然,這當中所隱含的團體盲思,便有它結構性探究的必要,比如說扣緊範疇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團膳人口,特別是強調成本控管以讓學童享有美味且便宜的一頓午餐,然而,這當中業者的合理利得為何?連帶地,一分錢之於一分貨的對價關係,這使得到了學童嘴裡口中的美味佳餚,究竟是潛藏那些的替代食材、便宜食材、食物里程、採購決策、回扣毛利、社會成本抑或是制度環境與市場定位?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殘留農藥本身的風險知覺抑或是檢驗機制的作業流程,而是要針對「營養午餐」本身,以進行應該要有的批判性思考,比如說:除了團膳共食外,是否應該也要鼓勵包括從家裡自帶或是其它業者等等多方責任的競合關係,藉此增益更多的選擇機會、危險分擔和生活投射?至於,「營養-午餐-營養午餐」當中所可能糾結的斷裂情形,更是點明了來自於有機蔬果背後的有機迷思、價格迷思以及營養迷思?換言之,即使是因為學童作為一種特殊的標地人口以及團膳作為一種公共照顧的國家責任,對於營養午餐制度失靈的發想,還是要回歸到食農教育、食物教育和食安教育的基本命題上,而非一味地過度突顯營養、美味、價格低廉等等的道德性想像?連帶地,倘若是高標看待所謂的營養午餐,那麼,從中央政府的政策宣示到地方農業主管機關的可以負荷能量,這當中可能的資源落差,指陳出來不安全且不營養的午餐,會是一項尾大不掉的共難下場!

總之,該項由總統臉書加以背書的農藥檢出舉措,不堪的結果卻也道盡:對的事要如何用對的團隊、對的方式以及對的切入時機點,如此一來,才能有對的結果產出,就此而言,營養午餐一事所糾結的『潘朵拉』或『黑天鵝』,這似乎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而非逕自某種從政策失當到制度殺人的社會性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