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乍看之下毫無關聯的兩則時事新聞,背後所隱含共通的結構性意義,是有它加以深究的論述空間。
話說人腦和超級電腦相互較勁的結果,卻是出乎預料之外的慘輸,至於,透過會考的方式來提升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一事,多少也有叫人感到錯愕之處,只不過,倘若還原回到作為人的主體性意義,那麼,南轅北側的這兩則時事,卻是需要深度的反思,這是因為:首先,嫁接在日新月異的工具理性,那麼,人腦臣服於所謂的超級電腦,當只是時間到來的早晚而已,只是,從人、人性到人工的連續性關係,就不單單限縮在棋藝功力的高下之分,而是有它人之於科技的實質內含之別,就此而言,科技的創造雖然是來自於人性,但是,人是否因此而迷失在諸多的科技創造之中,乃甚至於漠視、忽略抑或是戕害了人的主體性意義,這其中包括有存在實有、價值認知、獨立思辨、情愫互動、關係網絡或社會資本等?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將錯綜複雜的諸多人性逕自抽離出來之後,那麼,人的存在真義及其自存階級的社會性意義為何?連帶地,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可能錯置,那麼,超級電腦所贏得就不只是高超的棋藝,而是日常生活世界裡無所不在的各種管控,乃甚至於淪為某種全控型態的制約心靈?
至於,列舉含蓋哲學、心理、政治、經濟、社會等跨領域的十本人文經典叢書,同時藉由會考的競賽方式,以增益新生世代的人文素養,多少還是有它引領變遷的正向作用,只不過,從競賽型態、書籍消化到理解內化,先不去論斷經典的挑選過於生澀以及含蓋的領域有些許的廣泛,單就經典閱讀的學思歷程來看,就不太可能是一次到位的速成習得,冀此,十本人文經典的書單提列,多少還是有它由上而下的指導心態,於此同時,是否讓由下而上之於同學的自主學習,以讓書籍的閱讀得以蛻變成為師生或同儕之間互為主體性的學習媒介!就此而言,何謂經典?是否通過會考?抑或是已然閱讀完畢,這都不會是問題的聚焦所在,而是一種學習型的個體,要如何透過包括書籍、網絡、或是人群等媒介物,以培力己身的主體性意義,特別是一種隨時可以帶得走的思辨與應變能力?
總之,從人腦到超級電腦以迄於從人文經典到人文素養,就不僅止於一線之隔,而是在此一連續性的涵養過程當中,如何爬梳從取代、替代到等待以及從危機、轉機到契機的蛻變意義,就此而言,「人」更是應該要發揮作為某種存有之能動和主動的轉化力量,而非受限於扭曲的人性所招致「這個人」的坐以待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