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01.七都青年首購族
02.紅燈亮起孤獨死
03.推幼兒專責醫師
04.超人醫師褒揚令
05.短期停留急診室
06.職缺待補少師化
07.可達可進和可用
08.孝道枷鎖紫荊花
09.金幣智慧少認知
10.平均薪資階層化
11.車手結構新趨勢
12.免評效應待觀察
13.代理教師兩樣薪
14.高溫失學兩千萬
15.寵物飼養與棄養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一月份的第四周(2025.11.24)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七都青年首購族」、「紅燈亮起孤獨死」、「推幼兒專責醫師」、「超人醫師褒揚令」、「短期停留急診室」、「職缺待補少師化」、「可達可進和可用」、「孝道枷鎖紫荊花」、「金幣智慧少認知」、「平均薪資階層化」、「車手結構新趨勢」、「免評效應待觀察」、「代理教師兩樣薪」、「高溫失學兩千萬」以及「寵物飼養與棄養」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七都青年首購族」,根據聯徵中心住宅貸款統計資訊顯示,比較2020年與最近一年七都20至35歲青年的購屋占比變化,發現到在包括強化新青安、首購優惠利率以及補貼方案等政策支持首購下,近一年七都青年族群購屋占比全數增加,較2020年增加3.5至5.8%,特別是這當中的新竹縣,五年之間青年購屋總價已由新台幣948萬元上漲至1,590萬元,漲幅達67.7%,居七都之冠,而近一年青年購屋占比達40.2%,也是青年購屋占比唯一站上四成的都會區,與2020年的34.4%相比,增加5.8個百分點,青年購屋占比增長最為明顯,此外,周邊新竹市的青年購屋總價也有65.5%的漲幅,購屋占比也增加3.6個百分點,在在顯現強大的竹科產業群聚效應,只是,青年購屋占比增長並非是房市景氣復甦的結果,而是近一年房市政策轉向的市場反應,亦即,對照於房貸緊縮、信用管制抑制投資,新青安政策優先支持首購、無房族,一舉推升青年族群在近一年的房市買賣中成為關鍵的買方;「紅燈亮起孤獨死」,隨人口老化的加惡趨勢,孤獨死人數也相對地逐年攀升,這也讓臺灣地區的獨居長者人數推估約只有五萬人,而被強烈質疑,對此,主管機關衛福部編列有新台幣62億元,與內政部合作,預計自明年(2026年)起,二年內完成全台首次《獨居長者概況調查》,並依照顧需求分級,銜接問安、裝預警設備等服務,降低孤獨死案件,顯然,從隨機調查到全面普查、從圖像勾勒到服務檢視、從分類分級到異中求同的孤獨老死議題現象,如何守在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和因跨域整合制宜的服務輸送關鍵精髓,這也耗損大筆公帑與人才的該項普查,究竟是想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及其可能解決到什麼程度,並且又會衍生出來什麼樣的衝擊影響;「推幼兒專責醫師」,衛福部要將現行的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擴大為兒童專責醫師制度,也就是說,服務的年齡要從目前的0至3歲,一舉延伸至0至6歲,以讓每名幼兒都能有專責醫師持續加以照護,並且強化預防保健、營養指導、健康管理和逐步朝著價值導向的給付模式邁進,如此一來,每一位學齡前的幼兒,都將會有一位『大天使』的醫師叔叔陪伴成長,使其入學前會由專責醫師與家庭醫師共同守護健康,只不過,殷鑑不遠的是,即使提供了包括預防接種、早療轉介、健康促進、營養指導與牙齒塗氟等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但是,目前僅有65%的覆蓋率,這也讓逕自擴充至所有未滿6足歲嬰幼兒的該項健康保健服務,從效率、效能、效益到效果等績效管理的諸多檢核思辨,均有通盤嚴肅看待之必要;「超人醫師褒揚令」,『超人醫師』徐超斌於今年(2025)9月19日因病辭世,享年58歲,令人不捨與遺憾,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舉辦追思會與紀念攝影展,總統親自頒贈褒揚令,肯定他一生仁心仁術,同樣出身於達仁土坂部落的急診醫師高元接任南迴診所院長,繼續照亮偏鄉,誠然,偏鄉醫療資源的不足,並非偶然,而是權控結構與資源配置不均的預期性結果,公平也並非天賜,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去實踐,在這片土地上,每一位俠客都像燈塔般存在,他們不僅是英雄,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者,藉此提點世人,俠客精神永不熄滅,它將繼續燃燒,以照亮每一片需要關懷的土地;以及「短期停留急診室」,因應於當前急診壅塞的嚴重問題,衛福部繼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畫、推動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設置UCC外,接下來將把急診留觀床改成所謂『short stay unit』的短期停留單位,可打化療、做簡單外傷處理後的觀察、打抗生素等,並且控制住病情後,再以在宅急症照護銜接,藉此緩解醫院待床壓力,也就是說,急診壅塞的解決對策,將從院前分流開始做,也會鼓勵基層假日開診,並且落實家醫計畫,只是,一大堆急診病人無法住院的客觀事實,依舊是難解,更遑論於還涉及到商業保險的給付認定問題。

其次,「職缺待補少師化」,114學年度迎來史上最嚴重的師資荒,粗估全臺教師職缺就高達近2萬個,儘管教育部強調職缺數高,主要是因為有學校多次招考,重複計入,並非實際缺額,但是,找代理、代課教師的應急措施,這卻是一項不真事實,至於,相關的歸因事由包括(一)教育大環境愈來愈不友善,傳統尊師重道的觀念淡薄,(二)擁有教師證的新科老師不願執教鞭,(三)年改後的退休待遇不足,難以達到相對安全的所得替代等,如此一來,現行師資的老齡化、疲乏化、侷限於教匠職業深化,以及以拖待變苟且化,當只會成為壓倒受教權益的最後一根稻草;「可達可進和可用」,為了營造更加安全、健康與平等的學習空間,教育部國教署推動《改善無障礙校園環境計畫》,每年編列經費,補助地方政府協助建置與改善高中以下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114年度補助各個地方縣市政府轄屬580所學校,核定經費共計約新台幣3億6,000萬元,據以提升在校師生的安全保障與學習效率,尤其是『可達』(能抵達每一處空間)、『可進)(能進入每一個區域),以及『可用』(能使用每一項設備)的基本要求,顯然,從物理環境的有礙設施到人文素養的有愛共融,這會是該項教育行政作為的針砭所在,更遑論每間學校60萬元不到的預算經費,如何充分且適足地滿足身障學生的不同需求;「孝道枷鎖紫荊花」, 彰化市一名未婚嫁的46歲賴姓女子,涉嫌殺害70歲的久病母親後墜樓身亡,4、5年前為了照顧術後行動不便的母親,特意選在醫院附近買房,後續便與媽媽同居,一人獨自照料,爸爸則是與其他的家人同住,誠然,孝道是一條荊棘之路,雖然是艱難辛苦,但我們不應該孤身前行,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讓更多人明白,愛需要被分享,而不是讓一方承受所有的照顧重擔,妳需要學會尋求幫助,而非獨自承受,只有當每個人都能理解並參與這份責任時,荊棘才能化為花朵,進而使得每一位照顧者都能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也被珍惜,據以實現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照顧社會;「金幣智慧少認知」,普發現金一萬元即將發放,詐騙集團也開始蠢動,對此,刑事警察局蒐報以普發現金為噱頭,實則為假投資詐騙的各種網路廣告,這些廣告多以『一萬元放大方式』、『用手機變現』、『全民都能領』等聳動文字,誘騙民眾點擊進入,對此,警方提醒,遇有可疑訊息應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並提醒親友提高警覺,避免財產損失,誠然,面對詐騙時,需要的不僅是警惕,而是知識與智慧,只有當每個人都具備分辨真偽的能力時,那些隱藏在迷霧中的騙人詐術,才會無所遁形於天地之間,請記住:真正的財富,不是外界給予,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堅韌與理性,擁有智慧的心靈結構,才是真正的富足;以及「平均薪資階層化」,主計總處公布今年(2025年)前九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新台幣47,751元,年增3%,創25年同期新高,累計的總薪資達56.2萬元,年增3.67%,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九月經常性薪資低於平均數的員工比率為69.77%,亦寫下歷年同期的新高,此外,經常性薪資上升,主因是最低工資調升以及廠商普遍調薪帶動至於,非經常性薪資成長,則是與景氣和企業營收表現關聯度高,如此一來,實質經常性與總薪資均維持正成長,且總薪資增幅更高,顯現非經常性薪資貢獻度較大,特別是電子業熱潮,明顯拉升整體平均,換言之,從產業、行業到職業的不均情事,當比想像之中來的嚴峻。

最後,「車手結構新趨勢」,國內車手結構出現變化,詐團招募車手開始轉向吸收少年、外籍觀光人士,甚至於輕度身心障礙人士,除了可以降低刑責風險外,關鍵之處都是好控制,資料顯示,今年(2025年)一至八月,全國查獲的『少年車手』較去年的同期增加1千多人,至於,『外籍車手』,去年逮捕753人,今年光一至九月,查獲的外籍車手就多達1,066人,此外,輕度身心障礙者如同少年般,監控手則較易掌握,心思也較單純,詐團更是容易控制,如此一來,車手結構的質量變化,實有其分類、分級而來的不同分流處遇對策;「免評效應待觀察」, 《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新制已於今年的八月一日上路,截至十月底,約有8千名長者申請,遠低於政府和業界的預估,尚未出現看護移工的棄重就輕現象,對此,從勞團的立場來看,看護移工選擇工作主要是端看整體的勞動條件,而照顧重症病人也未必和辛苦直接畫上等號,至於,家照團體則是認為,申請看護移工案件確實是有些增加,只不過,是否有移工選擇較輕鬆的雇主,則是需要進一步觀察,就此而言,巴氏量表免評效應,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僅以最近的三個月為例,申請看護移工增幅約一至一成五,低於業界預估二到三成,多數申請案均有照顧需求對象,至於,完全健康、只需陪伴的長者,申請看護移工比率並不多見,畢竟,這當中夾雜有外人、外籍和額外支付等攸關到意願態度、負擔能力以及結構性環境的錯綜複雜因子;「代理教師兩樣薪」,今年(2025年)八月起,全臺共計有3萬名擁有教師證的代理教師,薪資將比照正式教師敘薪,不過,這樣的權益卻是僅限長期代理教師,至於,代理三個月以內的短期代理教師,仍然還是以日計薪,導致出現兩者工作內容一樣,但相較於月薪動輒新台幣5、6萬的長期代理教師,短期代理教師僅月領約三萬元,此一代理教師兩樣薪資的迷亂情形,固然是有其來自於以3個月為限的長期和短期,是否擁有教師證的專業資格認定而來的月薪和日薪計算之分,但是,回歸於代理教師的職業福利及其勞動權益保障,是否應該要有彈性調整的薪資計算方式,更遑論於捍衛學生受教權的基本提問;「高溫失學兩千萬」,巴西環境部長席瓦(Marina Silva)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30屆締約方大會(COP30)活動,呼籲各國應關注雨林保育以及極端高溫議題,需要以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和終止森林砍伐為其最終目標,事實上,在巴西,有超過2,000萬名的兒童因極端高溫、學校沒有空調而失學,巴西迫切需要採取像是建造更具韌性的建築、在學校種植更多樹木等積極性作為,以永續方式降溫,讓孩子們可以重返校園,對此,巴西正發起了一項名為『應對極端高溫』的倡議,致力於降低熱浪對兒童與老人的身心危害,顯然,2千多年的當代地球文明史,卻是糾結氣候災難和環境災民的篇篇血淚史;以及「寵物飼養與棄養」,根據新北市動保處的統計發現,今年至今已經拾獲47條寵物蛇,這其中8、9、10月的拾獲量即占半數以上,且多達24隻疑似逃脫或遭棄養的寵物蛇,平均約4天就有1隻蛇被發現流落在外,顯然,從犬貓類到非犬貓類寵物、從小型到中大型寵物、從幼年照料到老年的寵物照護、從照顧成本到醫療資源的寵物飼養成本、從惡意棄養到自行逃脫的寵物行蹤,以迄於從市場買賣到類家人毛小孩的依附共生,寵物的飼養或棄養,又豈止於商品化和人性誘因所可以一語道盡的。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