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根據新北市動保處的統計發現,今年至今已經拾獲47條寵物蛇,這其中8、9、10月的拾獲量即占半數以上,且多達24隻疑似逃脫或遭棄養的寵物蛇,平均約4天就有1隻蛇被發現流落在外,顯然,從犬貓類到非犬貓類寵物、從小型到中大型寵物、從幼年照料到老年的寵物照護、從照顧成本到醫療資源的寵物飼養成本、從惡意棄養到自行逃脫的寵物行蹤,以迄於從市場買賣到類家人毛小孩的依附共生,寵物的飼養或棄養,又豈止於商品化和人性誘因所可以一語道盡的。
………………………………………………………………………………
從前,在一片遼闊的森林裡,住著各式各樣的動物,這片森林有一個特別的角落,被稱為「蛇王國」。蛇王國裡的居民包括玉米蛇、帝王奶蛇、球蟒、黑王蛇和紅尾蚺等,牠們性情溫馴,平日和睦相處,只是,最近這片森林卻是籠罩著一股不安的氣氛,因為有一群被遺棄的蛇開始在森林裡流浪。
第一幕:蛇王國的困境
事情得從某一天說起,話說:一條名叫「玉米」的小玉米蛇,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奇怪的地方,這裡既沒有森林的清新氣息,也沒有熟悉的朋友,只有一個狹小的玻璃箱和偶爾出現的一些食物。
玉米後來才明白,自己被一個人類帶回了家,成為了「寵物」,起初,玉米還能勉強適應這樣的生活,但隨著牠逐漸長大,玻璃箱變得越來越擁擠,牠開始感到焦躁不安。
有一天,玻璃箱的蓋子因為沒有鎖緊,玉米終於找到機會溜了出去,牠穿過人類的房屋,爬上了一棵樹,重新感受到了自然的氣息和自由的活動天地。然而,玉米並不知道,牠的逃脫行動引發了附近居民的恐慌。
“怎麼會有蛇跑到我們家裡來!?”居民們驚慌失措,有人甚至於拿起工具試圖驅趕玉米。
不僅是玉米,蛇王國的其他居民也陸續面臨相似的命運,牠們被人類帶走後,有些因為飼養者缺乏經驗而逃脫,有些則是因為飼養成本過高,或是遭到家庭的反對而被遺棄,更糟糕的是,有些蛇在成長過程中體型變得巨大,讓主人感到害怕或不知所措。
這些蛇在陌生的環境中掙扎求生,有些甚至於遭遇了意外或攻擊。
第二幕:貓頭鷹智者的批判性反思
在森林的另一端,有一位備受動物們尊敬的學者——貓頭鷹教授,對動物社會學和人類行為研究頗有心得,經常為動物們提供中肯的建議。當蛇王國的消息傳到牠的耳中時,牠決定召開一次森林大會,希望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大會上,貓頭鷹教授首先指出:
“飼養動物不僅是一種興趣,更是一種責任。根據認知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人類往往低估了飼養動物所需的資源與時間投入,因此,我們必須教育人類,讓他們在飼養前充分了解動物的需求。”
牠接著提到:
“批判社會學告訴我們,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反映了整個社會結構的不平等,例如,許多人將蛇視為冷血、無情的象徵,因此,即使是無毒且性情溫馴的蛇,也容易被忽視或誤解。我們需要改變這種刻板印象,讓人類意識到每種動物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也就是說:“牠們是人類不負責任行為的受害者。我們需要找到解決方法,既要保護我們的家園,也要幫助這些無辜的蛇。”,貓頭鷹一語道破了寵物蛇所身處的壓迫性環境。
第三幕:改善飼養環境的建議
在大會中,貓頭鷹教授和動物們共同討論出了幾點具體建議,希望能改善蛇王國居民的處境:
1.教育與宣導:人類應該在購買寵物之前接受相關教育,例如了解蛇類的壽命、體型、飼養空間需求、飼料種類及醫療資源等,這部分可以透過舉辦講座或發行簡易手冊來加以推展實現。
2.飼養設備改良:應該是要根據蛇類的特性,飼養設備必須堅固且密合,同時兼顧空氣流通,同時,建議動保機構與相關企業合作,開發更安全、更適合蛇類生活的飼養箱。
3.建立寵物登記制度:非犬貓類寵物也應該納入登記制度,以便追蹤牠們的去向,一旦寵物逃逸或遭棄養,登記資料可以幫助牠們找到新家,牠還建議提供登記獎勵,例如贈送飼養用品或折扣券。
4.推動收容與轉介機制:為了避免人類隨意遺棄寵物,應設立專門收容中心,讓無法繼續飼養的人能夠將寵物交給專業機構處理。同時,也可以建立一個轉介平台,幫助有能力的新飼主接手。
5.加強法律執行:根據現行法律,遺棄動物是違法行為,但執行力度仍有不足之處,我們需要更嚴格地執行相關規定,以警惕潛在違規者。
第四幕:森林的新希望
大會結束後,動物們開始分工合作,這其中松鼠負責製作教育手冊,蜜蜂飛往各地傳播訊息,狸貓則是聯繫了幾位熱心的人類,希望他們能協助設計更安全的飼養設備,而蛇王國的居民也決定派出代表,向人類展示牠們溫馴的一面,希望能消除人類對蛇類的不必要恐懼。
幾個月後,森林裡開始出現改變。人類不再隨意購買蛇類作為寵物,而是更加謹慎地評估自己的能力與需求,那些已經被收容的蛇也陸續找到了新的家園。最重要的是,人類與動物之間建立了一種涵蓋認知同理心以及情感同理心的理解與尊重。
後記: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每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和珍惜,飼養寵物不是一時興起的決定,而是一份長期的承諾,我們需要深思熟慮,了解動物真正的需求,並為牠們提供安全和穩定的環境,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造成對生命的不負責任,只有當我們以關懷和責任心對待每一個生命時,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更加和諧的世界。
請記住:正如貓頭鷹智者所言:“飼養動物是一種責任,而非是一時的衝動。”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1.12:「平均4天收容1隻寵物蛇,新北動保處呼籲飼主加強飼養管理」)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