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彰化市一名未婚嫁的46歲賴姓女子,涉嫌殺害70歲的久病母親後墜樓身亡,4、5年前為了照顧術後行動不便的母親,特意選在醫院附近買房,後續便與媽媽同居,一人獨自照料,爸爸則是與其他的家人同住。
…………………………………………………………………………………
在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村落,名為「善意之谷」,裡面的居民以勤勞和善良聞名,而孝道更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村中的每個人都以無私奉獻來詮釋對長輩的愛,然而,這樣的孝道傳統卻也帶來了不為人知的沉重代價。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瑪蓮的女子,村民們常稱她為「荊棘花」,因為她多年來無怨無悔地照顧著她年邁且病痛纏身的母親,瑪蓮並未婚嫁,將所有的時間與心力都投入在母親身上,甚至為了更方便照顧母親,她特意搬到醫院附近,讓母親能隨時得到醫療的協助。
瑪蓮的母親患有一種難以治癒的脊椎疾病,行動不便,需長期臥床,多年來,瑪蓮一人承擔了所有的照顧責任,日復一日地幫母親翻身、餵食、清理身體,甚至還學會了許多醫護技巧,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瑪蓮的身心逐漸被壓垮,她的朋友和鄰居們都看在眼裡,卻不知如何幫助她,因為在「善意之谷」,孝道被視為個人的責任,而非社會共同的義務,是一項最崇高的美德,而瑪蓮則是這美德的化身。
一天,瑪蓮在整理母親的房間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塵封已久的舊書,書中記載著一則古老的寓言:在遠古時代,有一位名為「荊棘守護者」的神靈,祂負責保護那些為愛而受苦的人,據說,只要將自己的痛苦寫成信件,放在荊棘樹下,神靈就會現身,幫助解決問題。
瑪蓮對此半信半疑,但在一次無法抑制的情緒崩潰後,她決定試試看,她寫下了自己多年來的心聲:“我愛我的母親,但我已經筋疲力盡。我該怎麼做才能既盡孝,又不失去自我?”,她將信放在荊棘樹下後,不久便睡著了。
夢中,荊棘守護者現身,祂告訴瑪蓮:“妳的愛與奉獻令人感動,但愛不應該是單向的犧牲,長期照顧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需要的不僅是愛,更是支持與分擔,妳需要尋求幫助,而非一人獨自承受。”
守護者接著展示了一幅畫面:畫中是一個社會,每個人都理解並重視長期照顧的重要性,家庭、社區與政府共同合作,提供完善的支持系統,包括專業的照護機構、心理諮商服務,以及對於照顧者的經濟補助與休息機會,在這樣的社會中,每個人都能在愛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
醒來後,瑪蓮深受啟發,她開始向鄰居、朋友以及地方社區尋求協助,也主動聯繫當地政府,希望能申請到相關資源,然而,她很快發現,「善意之谷」雖然以孝道聞名,但對於長照問題卻是缺乏完善的規劃,許多像她一樣的照顧者,都因為缺乏支持而陷入身心疲憊的照顧困境。
瑪蓮意識到,僅靠個人的努力無法改變現狀,於是,她決定站出來,成為一名倡導者,她開始參加各種相關的研討會與工作坊,學習與長照相關的理論和技巧,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向社會大眾傳遞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孝道不應該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全社會的責任。”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瑪蓮有感而發地說道:“超高齡社會帶來的不僅是人口結構的挑戰,更是倫理與價值觀的重新審視,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平衡個人責任與社會支持的運作系統,否則,只會在犧牲自己的過程中迷失方向。”
繼而,瑪蓮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建議,包括建立更完善的長期照顧制度、提供更多元化的家庭支持服務,以及推廣心理健康教育,她也呼籲宗教團體加入行動,因為宗教在「善意之谷」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可以成為推動社會改變的重要力量。
隨著時間推移,瑪蓮的努力逐漸得到了回應,「善意之谷」開始設立專業的長期照護中心,並推出針對照顧者的支援計畫,社區中的人們也開始重新思考孝道的意義,不再將其視為單純的犧牲,而是強調愛與支持的雙向互動。
然而,就在這一切逐漸改善時,一場悲劇卻悄然降臨。一日清晨,人們發現瑪蓮與她的母親雙雙離世,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善意之谷」,人們紛紛猜測這背後的原因,有些人認為,是多年來累積的壓力終於壓垮了瑪蓮,但也有人認為,她想用自己的生命喚醒更多人的覺悟。
無論真相如何,瑪蓮留下的一封信,並且成為了谷中人們永遠銘記的一段話:“孝道是一條荊棘之路,雖然是艱難辛苦,但我們不應該孤身前行,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讓更多人明白,愛需要被分享,而不是讓一方承受所有的照顧重擔。”、“妳需要學會尋求幫助,而非獨自承受,只有當每個人都能理解並參與這份責任時,荊棘才能化為花朵。”
從此,「善意之谷」的人們不再將孝道視為個人的責任,而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他們以瑪蓮為榜樣,不斷完善長期照顧制度,並將這段寓言傳頌給下一代,希望不再有人因愛而迷失方向,也不再有人因孤單而絕望。
這則寓言提醒我們,在超高齡社會中,長期照顧已經成為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傳統價值觀中的孝道內涵,不僅要關注被照顧者,更要關懷照顧者本身,以使每一位照顧者都能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也被珍惜,據以實現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照顧社會。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中時電子報,2025.11.10:「獨身顧病母多年!彰化孝女疑弒親墜樓,親友慟:她真的很乖」)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