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隨著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駕照管理政策的調整成為公共治理中的重要議題,2025年10月1日起,公路局將正式推出駕照管理三策略,其中包括鼓勵70歲以上長者主動繳回駕照,並提供公共交通補助回饋,此項政策不僅反映對於交通平權和出入易行權的重視,也展現政府對超高齡社會挑戰的應變能力,然而,政策的推行,如何通盤考量其可行性、潛在影響及配套措施,藉此確保其公平性和有效性。
誠然,隨著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之林,交通政策的調整,便有其超前部署的必要性,對此,根據公路局的最新規劃,自2025年起,70歲以上的長者若是主動繳回駕照,將可享有每月最高新台幣1,500元的公共交通補助,為期兩年以及合計會有3.6萬元的回饋金,這項政策旨在於鼓勵高齡長者減少使用私家車輛,轉而利用大眾載具性質的公共交通系統,從而提升大眾交通的效率和效能,至於,該補助政策的適用範圍包括公路客運、國道客運、市區公車、台鐵、捷運、輕軌等多種交通工具,這亦顯示政府致力於推動交通平權方面的努力作為,然而,此一政策也引發許多問題,尤其是要如何確保所有偏鄉地區的交通便利性,以及如何處理因政策變動所可能產生社會、區位不平等或資源落差階層化。
基本上,該項駕照管理政策的變更,不僅是為了適應高齡人口結構的快速變化,更是因應全社會對於交通安全的基本需求,畢竟,隨其年齡的增長,長者的視力、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可能下降,從而會增加交通事故風險,這對於公共安全構成實質的潛在威脅,就此而言,促使高齡者主動繳回駕照,進而鼓勵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實乃是減少交通事故以及捍衛人本交通的一項有效手段;連帶地,交通平權的理念,旨在於確保每個人都有出行機會的平等權益,更無關乎到長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或所在區位,依此觀之,該項駕照管理政策的推出,相當程度上,也是用以提升長者出行便利性的重要一步,如此一來,嫁接於補助回饋的機制措施,更應該有其從「可及性」以延展到「可近性」、「權責性」、「整合性」、「便利性」、「成本代價性」、「實質受惠性」、「滿意性」以及「願意持續使用性」等等攸關到大眾交通輸送的環扣提問,況且還有公共交通系統在偏遠地區的覆蓋不足、效能不夠和成效不佳等結構性運作限制,這部分需要進一步的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持。
職是之故,針對目前駕照管理政策的不足之處,應提出以下幾項從結構性到人本化的全面性調整建議:
(一)強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應加大對於偏遠地區公共交通建設的社會性投入,提供諸如社區巴士、共乘服務等更為多元化的交通選擇,藉此確保偏鄉長者能夠方便、安全使用;
(二)提升交通安全的認知教育:除了針對高齡者設計專屬的交通安全教育計畫,以提高其對於駕駛風險和公共交通使用的認知,並且提供模擬體驗或實際操作指導外,真正的癥結或關鍵之處,更是在於如何有效激勵高齡者改變出行的自行駕車慣性;
(三)建立回饋機制:針對不同縣市區塊的交通需求,設計差異化的靈活補助方案,以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可受性,特別是彌補偏鄉地區基礎設施不足所帶來的出入不便;
(四)社會性參與:鼓勵全社會參與交通政策的制定與評估,特別是要有聆聽高齡者意見的社會性互動溝通機制設計,以讓人本交通政策更具以使用者為重和為要的人性化;
(五)持續監測與評估:定期針對政策效果進行效益評估機制,根據實際的變異情況來加以調整,從而確保政策的長期有效性,換言之,實有必要透過大數據分析,以確實掌握補助使用情況及其對於交通事故率的影響參數。
事實上,雖然該項的駕照管理政策在推動交通平權和出入易行權方面,兼具有多重的積極意涵,但仍是需要反思潛在的社會性影響,像是:
(一)補助政策是否真正尊重高齡者的自主權?尤其是鼓勵長者繳回駕照措施,雖有其合理性,但若未充分考量到長者的心理需求、生活習慣和情感依附,可能反而被視為是一種溫和的強迫,這種做法是否符合人本交通理念,頗值得進一步檢討?
(二)該項補助政策的實施是否會加劇社會不平等,畢竟,當前資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僅違背交通平權的初衷,更進一步擴大城鄉差距?特別是如何確保所有長者和不同需求長輩,皆能平等且實質受益於這些回饋補助?
(三)社會結構的限制,往往也會影響到政策的實施效果,就此而言,對於高齡者而言,除了單純經濟補助的人性誘因外,還需要考慮到相與呼應之生理、心理、認知、社交、經濟等全人支持系統的有效建置,唯有在多方協力的運作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交通平權,讓每一位公民都能享有安全、便利的出行權利。
總之,駕照管理政策的調整,乃是針對臺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一種制度性回應,其目的在於提升交通安全和便利性,但是,政策的成功實施,不單單只是過度依賴經濟誘因,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到包括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應有的社會性支持體系以及對於政策執行效果的持續監測等多方因素,唯有如此,方能在推動交通平權和出入易行權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更遑論於還有對於諸如從都會到偏鄉、從交通平權到出入易行權、從自行駕駛到大眾運輸、從汽機車到電動代步車、從交易成本到優惠回饋、從經濟誘因到心理支持、從資源分配到社會參與等錯綜複雜因素的通盤性檢視,這也直指出來該項以人為本的駕照管理策略,實有其究竟是想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將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又會衍生出來什麼樣衝擊影響的相關提問。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0.14:「換照福利!明年起滿70歲主動繳回駕照,搭小黃補助50%『2年賺3.6萬』」)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