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普遍被認為所得高、知識水平高及出生率高,但民進黨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指出,竹市今年8月底的人口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864人,顯示年輕人不敢生養的警訊,呼籲市府正視;市府表示,市府跨局處推出好孕、托育等多項政策,積極打造友善生育環境。

市議員曾資程指出,根據最新數據,新竹市人口與去年8月同期相比,減少了1864人,代表年輕家庭的選擇與壓力是值得市府與社會共同正視的警訊。過去新竹市因為產業發展、教育資源與年輕人口移入,一直是全台灣生育率較高的城市,但如今仍難以抵擋少子化的浪潮。

曾資程說,少子化的影響不只是學校招生不足、社區活力下降,長遠來看,更會帶來勞動力短缺、產業競爭力下滑與高齡化壓力加劇等挑戰,他建議市府加速推動公共托育中心、社區托嬰點,減輕年輕父母托育壓力,提供更多元的彈性托育與臨時照顧資源,讓父母兼顧工作與家庭。

此外,包括擴大教育補助、學齡前育兒津貼,鼓勵企業提供生育獎勵、彈性工時,讓年輕世代願意安心結婚生子。同時推動青年住宅、租金補貼,降低年輕家庭落腳新竹的門檻,提供高薪穩定的工作機會,留住人才,吸引外地人口移入。

對此,新竹市政府表示,市府積極打造友善生育環境,社會處表示,市府在「0至6歲市府養」政策上,持續推動多項貼心措施,包括放寬孕期婦女「好孕專車」的搭乘資格、乘車範圍與期限,並開辦「到宅坐月子」媒合與服務;同時加碼托育補助每月500元至1500元,增加定點臨托服務據點與時段,並推動托育服務精進計畫與公托資源佈建,協助市民在育兒生活中獲得全方位照顧。

衛生局指出,為鼓勵青年生育,自2023年起陸續推出「凍卵補助」、「中醫助孕調理服務」及「婚後孕前健檢」等3項備孕支持政策,從備孕階段即守護青年生育力,並提供更完善的生殖健康服務,落實「願婚、敢生、樂養」的理念。

民政處則說明,市府除於2024年起將生育津貼提高至每胎3萬元外,也持續辦理單身聯誼活動,期盼促成更多青年佳偶攜手共組家庭,共同提升新竹市生育率。(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