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嚴禁電子煙及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加熱菸,但網路廣告仍氾濫。據統計,2年多來全台實體及網路稽查71萬多件,開立5970件處分書,共計裁罰約5億元。台灣拒菸聯盟認為,政府不積極作為,讓年輕人落入新興菸品陷阱,呼籲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願景不能跳票。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台灣拒菸聯盟昨(26)表示,衛福部在「禁止加味菸品」、「規範產品設計並採素面包裝」、「禁止網路行銷」等3策略,執行狀況都不理想,導致菸商常試圖以「減害」或「無害」字眼,吸引更多年輕人使用。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菸害防制法》修法2年來,新興菸品網路廣告仍氾濫,如今網路盛傳加熱菸即將通過上市,甚至已有台灣官網上線,政府仍讓不法商人在網路上持續誘惑年輕人。若為台灣「禁止加味菸品」政策打分數,只能拿0分。
台灣共善協會祕書長張文昌指出,賴清德總統上任時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提升國人平均餘命,但國人十大死因幾乎都和菸害有關,每年有超過2.5萬人死於菸害、3000人死於二手菸害,如果沒有把菸害防制做好,就不可能達成「健康台灣」。
媽媽盟副祕書長唐仙美指出,新興菸品主要透過社群媒體行銷,懇請賴總統「健康台灣」不能跳票,應立即建立新興菸品監測查緝平台。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回應,只要有違法廣告之嫌,民眾都可以主動向地方衛生局或國健署檢舉,可依《菸害防制法》第12條處置。如為菸品製造或輸入業者,可處50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廣告業或傳播媒體業者可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05.27)
看完此文章,我覺得思考方向是否從減少市面上購買量減少開始,從最容易得手的便利商店來說,店員結帳的櫃檯就有非常明顯的一整排的菸,這何嘗不是一種行銷手法,我認為應從民間取得的地方以及可觀看的廣告著手,且除了期待減少抽菸人數,應也要加強建立戶外的吸煙區,減少不抽煙者抽二手煙甚至三手菸之狀況。
因此我建議可從
1.減少每間店家可以販賣的菸量。可用抽籤之方法執行或是平均分配可販賣之數量。
2.目前免稅商店「一本護照購買一條(十包,兩百支)菸品」,可減少一條菸品的內容數(如:10包變成5包,100支)。
3.菸品價格提高。
4.從小進行菸、酒之健康教學,減少孩童因好奇而嘗試,因不懂而誤入歧途。
以上4點先做到初步防範,再進一步執行菸癮治療等。
另建議可以漸增戶外抽煙區,減少不抽煙者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