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少子化問題加劇,兵源短缺的挑戰日益嚴峻,近期有關女性義務役的討論再度浮上檯面。國防部表示,目前尚未進入修法階段,仍須綜合評估勞動力市場、戰力需求、訓練資源及場地等因素,並參考其他先進國家女性軍事人力運用情況,作為未來政策研議的依據。

根據國防部去年提交立法院的報告,志願役人數自2018年推行全募兵制後持續下滑,影響國軍建軍備戰。學者建議政府應未雨綢繆,考慮女性義務役作為補充兵源的選項,雖然目前國軍尚未對此做出明確規劃,但少子化帶來的兵力挑戰已成事實。

目前,挪威、瑞典、以色列等國家均已推行女性義務役制度,瑞典曾於2010年廢除徵兵制,2018年重新恢復,男女皆須服役9至12個月,立陶宛自2015年起恢復部分徵兵,並計畫擴大徵兵範圍。

此外,挪威於2015年正式施行男女共同服兵役政策,役期約一年。

部分專家認為,開放女性義務役可提升國軍多元性與人力補充能力,增強國防效能。此外,女性在現代戰爭中已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烏克蘭戰爭中許多女性選擇參軍,展現高度軍事貢獻,然而,也有人擔憂是否會影響軍事訓練標準,或面臨性別文化適應問題。

對於是否推動女性義務役,政府尚未做出定案,國防部強調,將持續關注國內外兵役制度變化,蒐整各國女性參軍經驗,並依國軍實際人力需求納入評估。未來若進入政策研議階段,仍需進一步討論與社會共識。(時事新聞來源:風傳媒,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