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校園的花絮報導,背後卻是隱藏著需求供給、教育意義、社會責任等深度的多重性思考。

誠然,如今販賣機的商品愈發多樣,不再僅僅是飲料與零食的簡單組合,販賣機台的身影,也不再只是侷限於街道的角落,像是在世新大學的學生餐廳裡,竟然出現了一台專賣美妝產品的販賣機,這台機器裡,陳列著各式彩妝用品與卸妝產品,從妝前乳、底妝、遮瑕膏,到睫毛膏、腮紅、唇膏,還有卸妝水與眼唇卸妝液,林林總總的應有盡有,販售的價格甚至於比外面的通路還要親民便宜,乍看之下,這樣的現象,不免引發道德上的爭議,但是,我們仍須冷靜思考,校方為何決定引進這樣的販賣機?它的存在究竟是為了要解決什麼問題?又將會帶來那些預期與非預期影響?

事實上,在這背後,對應於美妝產品的學生族群需求,這無疑潛藏著巨大的商機,而這種需求與供應的交互作用,促使校方審視開放機台的決策環境與評估標準,究竟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在下課後,得以從容應對社交場合的美妝需求?還是希望藉此推廣美容禮儀教育?或者,這只是招生策略的一部分,而成為學校生存的另一種手段,以此觀之,即使是不必過度放大這項措施,但是,仍須檢視校方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應有表現,畢竟,這不僅止於以女性為主的「特定對象」、以美妝打扮為要的「特殊需求」和以各式樣品為先的「特別項目」等狹隘範疇,而是關乎到生活教育的核心價值,也就是說,倘若是缺乏教育引導,將可能助長美貌攀比心理的盲從行為,這更是與教育宗旨背道而馳,更遑論於過度商業化的校園環境,可能使教育的價值被進一步稀釋,乃甚至於影響到學生的消費觀念,況且還存在著有待廓清的性別刻板印象等性平觀念教育。

如此一來,校園販賣機的設置及其內容,應該要成為一個公開討論的社會議題,尤其是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我們需要針對這些商業行為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特別是避免單一商品被過度強調,以確保它們不偏離應有的生活素養,像是:中小學校園可以提供健康零食和學習用品,並搭配健康飲食講座;而高中和大學的販賣機則是應該要搭配美妝護理知識、美容化妝技巧或健康形象管理等專題課程,進而擴展至生活用品販售的機會教育。這些努力的目的,正是希望這些商業促銷行為能夠與生活教育的本質相輔相成,而不是加惡淪為某種趨之若鶩且從眾行為的新生世代次文化。

總結來說,對於校園內美妝產品販賣機的設置,我們有必要將其意義延伸至各級學校,以進行分級、分類與分流的內容設計,藉此讓滿足多元需求的同時,肩負起商品種類監督、生活教育意義與學校社會責任等使命,在這樣的精進思考底下,方能實現應有的文明進化意義。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