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從今天啟動「2025台灣青少年十大議題調查」,將從25個核心議題中票選出全國青少年最關注的十大議題,核心議題包含校園暴力、霸凌、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等。國教盟盼能由下而上讓政府了解青少年的聲音,未來也會將調查報告提交給政府部門,並持續追蹤議題推動情況。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說,對於青少年議題,很多政策都是由上而下推動,導致在政策上路時青少年、家長都一片錯愕。國教盟青年部代表、師範大學社工所學生李雨函表示,這份問卷調查分別針對國小5、6年級、國中及高中生,了解青少年最關注的十大議題,涵蓋的範疇有五大類,分別是校園安全與校園環境、人際關係、情感與情緒教育、課綱學習與生涯、公共政策與公民教育以及家庭教育。
國教盟青年部楊于萱針對校園安全議題進行說明,她提到近年來校園暴力和霸凌事件頻頻發生,以去年12月新北割頸案為例,可見校園安全措施的不足之處,如曝險少年在過渡性教育期間的管理是否有更明確的規範與輔導?學生輔導系統是否有真正發揮作用?
針對心理健康與情感教育,仁親社區關懷協會陪讀班老師林韋伶以她陪伴國小到高中孩子孩子的經驗分享,這世代的青少年投入大量時間在網路世界尋求認同,更容易陷入焦慮、孤單、情緒議題,甚至有自我傷害、暴力等極端行為。為了理解學生們在人際關係、情感與情緒管理方面的需求,設計了這類別的題目,希望能夠初步瞭解青少年內心的真實想法。
調查結果將於2025年1月公布,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將把調查報告提交給政府部門,也針對議題提出具體建議,協助政策制定單位優化資源配置,回應青少年需求。同時,也會建立青年議題追蹤機制,每年定期更新數據,確保青少年的心聲持續成為政策的核心。(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4.12.11)
雖然政府積極推動各種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我認為從上而下的推行往往隔靴搔癢,僅僅是為了達成政策KPI而進行表象解決,實際效果有限。我認為要真正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由下而上深入了解並切實應對他們的需求。
同時,我認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與他們的社群使用習慣密不可分。社交媒體成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霸凌問題愈發嚴重。霸凌不僅僅是言語上的攻擊,更多的是無法言說的冷暴力,讓青少年感受到在團體中被孤立的痛苦。這種孤立感進一步加劇了青少年的心理壓力。
其次,即使青少年患有憂鬱症並且穩定就診或服藥,情緒波動仍然常常突然出現,包含自殺的衝動。周圍的人往往難以察覺這些情緒變化,即使察覺到了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因此,情緒教育不應僅限於有情緒障礙的青少年,而應擴展到所有青少年。培養同學之間的同理心,讓他們學會觀察並理解他人的情緒變化,從而在危機出現時能夠及時提供支持。這種情緒教育可以通過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團體活動和同儕支持系統來實現。
政府政策應該與實際需求相結合,不僅僅是從上到下的推動,還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真實困境,並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同時,教育系統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通過情緒教育和同理心的培養,幫助青少年學會如何應對心理壓力和情緒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