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105學年度的大學指考已經落幕,但是,今年英文作文的考題為「碩士清潔隊員滿街跑」,卻也惹來了爭議,對於,主管機關表示:大考的題目不應該隱含職業歧視藉以標籤化清潔隊員,而此一舉措背後更是反映了出題委員心中仍然留有傳統科舉制度的認知思維。

基本上,關乎到大學指考『碩士清潔隊員滿街跑』英文作文一事的延伸性討論,理當是要深邃且多重的,即使出題老師心中仍然還是存留所謂勞心與勞力的文化主義,但是,此一個人認知所糾結之集體性質的社會認知及其相應於社會變遷所招致產生的認知錯亂或認知失調情形,這才是議題現象的思辨所在,就此而言,從委員的命題到考生的作答,是要有通盤檢視的必要,換言之,英文作文試卷閱畢之後的整體分析,實屬必要,藉以梳理所謂傳統科舉制度思維的心靈結構,是否已然有所蛻變?准此,在這裡需要被優先導入的乃是一種開放的胸襟以及相與對應的控制式和批判性反思,這是因為:首先,主管機關所要捍衛職業無貴賤的個人選擇,相當程度上和『碩士清潔隊員滿街跑』此一作文題目,彼此是不對頻的,換言之,不同的立場觀點,所要突顯的訴求重點,自然也不會是齊一聚焦的,以此觀之,清潔打掃作為一項的專業自我,這當中所糾結的專業內涵、職業選擇抑或是職涯規劃,就不應該只是侷限於學歷文憑的狹隘思維,而是要如何採借高階學位的學養優勢,藉此培力出來更多加值服務的清潔隊員;連帶地,從主管機關本位出發而來的相關討論,又是否潛藏某種特定的職業基模,特別是該項的認知結構所可能被過度放大的社會認同(social identity)和自我歸類(self-categorization)。

其次,單就『碩士清潔隊員滿街跑』的經驗事實而論,一方面指陳出來乃是教用合一之於所謂「最後一哩」的催化作用,是否確切落實?就此而言,應考清潔工作的高階學位,究竟是學以致用或是學非所用?倘若是前者,那麼,所要被高度期待的乃是從自我概念、價值澄清、職業探索到職涯規劃而來的內在性貫通?如果偏屬於非相關系所的後者,那麼,碩士學位抑或是博士文憑是否已然淪為某種通才性質的人力資本投資,至於,賡續而來之「教-訓-考-用-推」的機制設計,這會是問題的針砭所在,冀此,『碩士清潔隊員滿街跑』背後所糾結的就不單單只是勞心與勞力相與對立的職業隔離,而是一種隨時可以帶著走的應變能力,是否因為接受高階培力而更為得心應手?還是文憑貶值和學歷無用論所用以指涉出來教育端之於制度運用的失靈或失效?

總而言之,從命題委員的個別舉措,以進一步窺見到背後可能蘊藏已久的社會認知,只是,關乎到『碩士清潔隊員滿街跑』的現象歸因、態度改變抑或是行為調整,對於翻轉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認知發展,無論是個體範疇還是集體層次,那麼,從經驗架構到認知基模與認知結構,是有它進行解構與新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