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地方政府的時事新聞,卻有它相與衍生的深度論述。

報導指出:根據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的統計,台中市一地共計有574名的兒童及少年接受社會局的安置,但是,寄養家庭卻只有133戶,也就是說,這其中僅有三成左右的弱勢兒少,獲得寄養家庭愛的照顧,對此,政府公部門呼籲愛心家庭一起加入照顧的行列,只是,從該起呼籲所延伸出來的卻是諸多的結構意義的深究,這其中包括有兒少人身保護的政策定調為何?現行寄養家庭的制度運作,究竟是潛藏那些的失靈情形?扣緊兒少各自的生理年齡、身心狀況、安置事由及其家庭生態之分類且分級的家庭處遇計畫為何?而一旦是涉及到兒少最佳利益的關懷旨趣,那麼,從親生父母到親屬照顧、寄養家庭抑或是機構安置,彼此之間的連續性發展進程,又要如何整體鑲箝和有效串聯?連帶地,從安置理由、安置場域、安置情形到結束安置的階段性發展,是否還是限縮於跨專業、跨領域、跨局處、跨方案而來的切割式處遇,致使停損設置的運作原則遠大於追求獲利的人身權益保障?

誠然,任何啟動包括委託安置或是緊急安置在內的兒少人身保護措施,這已然是陷入某種冰凍三尺的滾動影響,換言之,在這裡除卻直指寄養服務所涉及到供需落差的媒合輸送外,更為基本的提問乃是攸關到家戶之內的諸多不堪情事,缺乏了預防性以及支持性的相關策進作為,如此一來,基於迫切且保護、替代而來的家外安置,多少都是某種提油滅火式的見招應變,如此一來,訴諸於從原生家庭、親屬家庭到寄養家庭與機構家庭而來的兒少生態系統,要不是弱化親屬家庭所可以發揮的積極性功能,便是這些血緣或因緣關係的家族支持網絡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態加以回應!冀此,問題的思忖宜是要嚴肅看待親屬安置的角色定位及其相與對應的配套措施;連帶地,相應於家庭結構、形式、內含與功能的量質蛻變,那麼,現行的家庭照顧政策抑或是照顧家庭方案,是有它通盤檢視的必要。

總之,標舉出『原生家庭-親生父母-和諧婚姻-美滿生活-安全堡壘』的家庭完整圖像之際,各種的突發情形或生命事件,在在衝擊到家庭本身的穩健運作,就此而言,從盡責雙親到不是父母、從原生家庭到家庭替代、從保母照顧到寄養虐待以迄於從機構安置到生活自立,指陳出來的乃是要如何針對從社會變遷到家庭變異的轉折過程當中,藉此思索守護力量與支持網絡要如何從「家庭」再一次重新出發,畢竟,短期之內的「家庭」是不太可能會完全消失,因此,正當家庭以不同的面貌出現時,那麼,從家庭維繫到家庭補充、家庭重整以迄於家庭替代各項的方案構思,著眼點還是一套動態性的家庭陪伴體系,要如何建置完備及其穩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