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慧真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及少年福利學位學程學生)

         其實會關心這個議題,這不僅是因為每個人都與這個制度習習相關而早晚都會遭遇得到,其實這亦和個人走臨床護理的經歷有很大相關,之前曾在神經內科病房待了許久,病房裡大宗的病人都是腦中風、重症肌無力或是重症脊椎傷害的病人,病人的年紀無論是年輕或長者,基本上都是需要家人的長期看顧,因此,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文化想像,這句話對於我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上,是有很深的體會與感觸,對此,在病房裡有個現象,臥病在床的若是男性的話,那麼,照顧她的絕大部分是他的配偶或是他的母親,倘若臥床的是年長女性,照顧者則多是看護(無論本國籍或外籍)或數名子女輪流,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照顧者已然是從家人變成看護,更不堪的甚至於連看護都沒有,只剩下病人獨自一人……。

事實上,這樣的場景總是周而復始地上映著,雖是同情病人的遭遇,卻也無能為力,只不過,站在照顧者(這裡所指的是家人)的立場去做思考的話,由於社會普遍的觀念都認為照顧生病的家人是天經地義的一種義務,而照顧者本身若有這樣的固著觀念,再加上沒有相對妥善的支持系統,那麼,照顧者將會很快地面臨到體力與情緒的雙重崩解景況,因此,站在護理的角度而言,無論是對病人或照護者,理當是要考量到雙方身心靈的健康,對此,個人非常贊成將長照入法,甚至可以因為步入軌道的穩健運作,而對有長照需求的個人或家庭,以提供一大福利的支持陪伴。此外,在實際接觸的患者中,個人也發現到:其實一個家庭若是長期處於家人的生病狀態當中,這樣的長照家庭是會面臨到包括經濟負擔與照顧的兩大壓力源,久而久之更是會形成照護者的精神與心理壓力,因此,在長期照顧服務法中提供照護者的喘息服務機制,這對照護者是十分重要的,當然這包含了因為有專人暫時取代照顧角色,而得以短暫地讓照護者獲得補充體力上的休息,連帶而來的是也是需要進一步擴及到包含當照顧者心力交瘁時以提供心理諮詢等服務。

最後,究竟是否應該要由政府買單整個長照制度的費用,或是採行社會保險制度以開辦長照服務,個人認為若是站在整體性的宏觀及長遠的角度來看,採用社會保險方式來建構長照服務體系,應該是比較適當的選擇,至於,相關細節如要何訂定則是端賴專責單位的從長計議;除此之外,除了患者、照顧者的立場考量外,建構長期照顧的護理人力以讓其專業提升,從而建立激勵和升遷機制,藉此鼓勵人力願意長期留以來一起耕耘這塊園地,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工作,否則,時間一久,勢必會造成專業人才的流失。總之,上述對於長照的相關看法,或有贅言陳述,但這卻是我實際工作的深刻體驗,衷心期盼這個制度可以讓需要的人獲得實質上的幫助,以紓解他們生活上所可能面臨到諸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