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針對台灣一地目前外籍外展看護工(俗稱鐘點外勞),僅僅只開放符合聘僱外籍看護工者才能申請服務,抑或是當外勞休假、逃跑或者尚未報到時,才可自費申請暫代,對此,主管機關勞動部表示正在研議可行的放寬資格,也就是說、倘若未來取得長照中心核定為失能者,也可直接申請外展看護工,估至少會有50萬名受惠。
誠然,由於目前申請外籍看護工的資格較為嚴格,須經指定醫院評估或符合特定項目的重度身障者才行,就此而言,上述該項的發想構思,自然是有它綜融討論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是需要對於鐘點外勞的角色定位、功能扮演與服務內容,加以審視探究,換言之,倘若是將鐘點外勞範定為職代或缺工之過渡期間的補充人力,那麼,該項偏向於小規模樣態的試辦方案,多少淪為工具範疇的某些技術變革而已,而無助益於從主照者到在宅的外籍看護、到宅的外展看護抑或是日間托老、日間照顧與機構養護等等的串聯性思考?就此而言,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也就不單單只是聚焦在對於這群申請者的年齡放寬抑或是工作內容項目的掉整,而是要如何去正視到長照家庭本身之於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及其照護計畫而來的整體性規劃?連帶而來的是,扣緊後高齡化社會而來的照顧需求,業已成為一項含蓋供給、需求、媒合、輸送與管理的共生關係以及涉及到親屬責任、公共照顧、範疇經濟與市場規模的社會事實,那麼,要如何從放寬外籍外展看護以進行鐘點計價一事,來深究背後所隱含的結構意義,這才是長照議題的針砭所在。
冀此,理當是要進一步去釐清長期照顧本身的概念內含與操作定義,畢竟,包括對於幼齡人口的托育以及高齡長者的托老,其所指涉出來的將會是不同時間長短的家庭照顧負荷及其相與對應的配套措施,就此而言,關涉到長照議題的變革工程,也應該從單點的高齡族群以擴及到學齡前抑或是只要是有照顧需求的標地人口,如此一來,長照工作在朝向擴大化、規模化與產業化的運作利基上,才有可能將長照板塊做大與深根。准此,是否將受益的對象從失能以延伸到失智、失依抑或是一般大眾?是否得以從試辦性質朝向常態性的建置規劃?是否從現行的保護、替代以擴充成為含蓋支持與補充的服務輸送體系?是否從個體的托老或托育以統整成為家事照顧計畫或家事管理員的機制設計?以及是否思索長照工程是否能夠嫁接在從一級、二級、三級到六星級的照顧產業?
總之,扣緊鐘點外勞的議題論述,那麼,諸如由「家事服務員」(Household Services Provider)所提供到宅的「家事服務」(In-Home Services),像是清潔打掃、衣物清潔及熨燙、簡易收納、煮飯烹飪、照顧老人或陪伴老人、接送兒童、代為購物等;以及家事服務的勞動型態可以蛻變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並且有朝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可能的「家事服務業」(Household Service Industry),那麼,上述的外籍看護工或者外籍外展看護工之於所謂『家庭照顧服務體系』的整體性規劃,就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就此而言,家事服務本身已然兼具有客層分級、對象分級、需求分級、服務分級、收費分級的切割性;連帶地,對於未來的家事服務管理中心,亦有必要就需求評估、供需媒合、服務遞送、品質管控以及創新措施,進行定位與功能上的釐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