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來自於行政院主計總處對於家庭收支的調查結果,同時這也顯現出來當代台灣一地的家庭樣貌圖像,已經是產生了實質上的蛻變,而有它進一步深究的探討空間。

資料顯示:台灣社會的一人家庭比重已經是呈現快速成長的變化趨向,在1960年代以前,一人家庭所占的比重不到3%,但是,近年來一人家庭的比例則是已經攀升到超過10%,也就說,是每十戶人家就有一個是單身的獨居者,換算的結果則是,無論任何的原因,像是不婚、喪偶或獨老等等的構造因素,家戶成員僅是單人居住事實的「一人家庭」,業已高達近百萬家戶之譜,連帶而來是諸如生活需求、居住安全、社會參與、健康促進以及長期照料等等的規模經濟,點明出來不管是消費市場抑或是公共照顧,都要有針對不同家庭組成及其內含因素而來之分類且分級的處遇對策,畢竟,從分類分級的家庭演變過程,實則隱含的是不同能量、能耐與能力的家庭支持系統。准此,從「一人家庭」甚至於「夫婦家庭」或「核心家庭」之於家庭成員數量的減少,其所要被突顯的乃是對於『家庭』的界分範疇,不再只是單純個別的私領域,而是上述戶數總量所加總而來的集體意義和客觀事實,點明了分殊差異且積極性差別待遇的家庭政策和服務網絡,自當有其嚴肅看待的必要。

冀此,從多代同堂家庭、三代同住家庭、核心小家庭、祖孫隔代家庭、祖父母夫婦家庭到一人的獨老家庭,此一家戶成員的人數變化,理應是要有含蓋個人生命事件以及家庭生命歷程的並同關照,這是因為:對於單身或一人的生活處境解讀,不僅止於單純的居住情形抑或是戶籍登載狀況,而是有其一本難唸之經的家庭情事,就此而言,戶籍之內的同住人數及其家人所提供的支持系統,這兩者之間的可能落差和服務銜接,更是指涉了從單一家庭到單人經濟之於外顯表相與實際運作:生活同住與必要支援以及形式要件和客觀事實,彼此之間應該是要有整體的檢討規劃?誠然,包括獨居、獨留與獨老的一字之差,是有它落實在日常生活世界裡的操作意義,以此觀之,有家人一起同住生活的獨留或獨老情事,相與關聯的生活處境或困境處遇,在某種程度上,也跟單身或一人的獨居而來的需求滿足或風險規避,並無多大的差異性。准此,倘若單身的「一人家庭」已然成為一種需要嚴肅面對的家庭樣態,那麼,攸關到生活機能、生存依賴與生命機運的事件轉折,也就不應該過度地對賭於道德性指稱,而是指涉著一種含蓋身心不健康、經濟不安全、照顧不周全以及社會參與不足夠的風險教育管理,對此,從本人之於本人的「個人移轉」、本人之於家人的「世代移轉」以及本人之於外人的「社會移轉」,相與對應的安全維護機轉,就有它加以通盤檢視的必要。

總之,對於一人家庭所誘發出來的單人經濟或市場商機,宜要更進一步地擴及到食、衣、住、行、育與樂的『需求』;以及生、死、老、殘、傷與疾之『風險』的延伸性討論,就此而言,單人家庭就不僅止於所謂的單人經濟,而是糾結著單薄、單獨、單一、單調、單向的多重概念內含,只不過,對照於其它非一人所組成的不同家庭型態,那麼,又豈能將這些家庭的諸多複雜問題過於單純化,畢竟,從『家庭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家庭會傷人』到『家庭終結瓦解』的各種家庭情事,這已然是所有家庭類型的可能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