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高齡社會的到來及其所造成長期照顧服務需求量的大增,對此,衛福部長表示未來研擬納入民間的資源以提升服務水準,也就是說,日後的長照服務型態除了基本款的『陽春麵』,也可以是套餐式的『炸醬麵』抑或是全餐式的『牛肉麵』,不過,任何餐點內容物的提供,重點還是要維持所應該要有的服務品質,藉以達到照顧弱勢的基本目的,連帶而來的適度開放民間資源以投入長照服務的公共議題,再度地被檯面化。

持平來看,民間提供早於公部門介入以及防弊多於興利的演變趨勢,這使得台灣地區長期照顧服務的蛻變歷程,還是處於某種不健康且被扭曲的發展態勢,就此而言,展望未來人口海嘯所增生出來的相關需求,這使得「長期照顧」儼然成為各自盤算和多方角力的『潘朵拉』;連帶地,問題的聚焦點也不盡然只是限縮在民間資源要如何的適度開放,而是一種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以及福利營利的比例原則,是否得以回歸到照顧服務的多造,包括有從本人、家人到業者抑或是社會的共贏關係,畢竟,這一路走來的機制設計,因為對於營利的多所防範甚或是標籤烙印,已經是讓長照服務的權益保障,淪為政府、學者和業者多方拉扯的祭品,如此一來,葫蘿菠與棍棒的巧妙運用,也讓各項約束的管理機制,變相成為某種類似評鑑業務化而非業務評鑑化的弔詭事情,乃甚至於因為對於長照機構的汙名效應,而喪失長期照顧場域之於居家照顧、日間照顧與機構照顧的鑲箝串聯!?

僅就擬開放民營一事,規畫的方向是希望藉由民間資金的引進,以帶動銀髮產業的服務品質,只不過,這種既期待但又是害怕傷害的愛憎情結,也讓公部門的角色扮演進退失據甚或是不知所措,誠然,以利潤獲取為導向的機構經營管理,在回應於以利得福祉的照顧倫理旨趣,某種程度上,這兩者之間是不對焦的,如此一來,任何一方的動作舉措,像是遊戲規則不斷修改的機構評鑑制度抑或是覬覦長照大餅而來的市場版圖擴張,總會危及到現有的恐怖平衡,就此而言,問題的關注所在,理應不是某種漸進式與體制內的微調工程,而是攸關到長期照顧本質的相關提問,比如說:國家最終責任的底線或上限為何?政府介入的力道,係為大家都有的基本保障還是對價關係的市場管制?至於,擺盪於在家老化、社區老化以及機構老化之間的對應措施,又有無回應於包括主觀意願、社經水準、家庭支持、範疇經濟、市場規模抑或是生育模式變遷而來的策進作為!?

總之,從台灣一地長期照顧的發展歷史來看,過去何以會限縮在49床的私立小型機構?至於,訴諸於改制或轉型擴大規模為社團法人的同時,針對營利法人介入長照產業的諸多設定限制,又是否讓長期照顧得以朝向良善發展的目標管理挺進?抑或是唯恐可能大型財團壟斷之虞,而淪為尾大不掉的左支右絀?就此而言,長照機構的法人定位或是民團性質以及對於決策管理層級的相關箝制,是要有關乎到長照服務供需媒合的雲端管理,政府公權力的角色扮演和功能定位為何的可能提問?連帶而來的是究竟長照服務是去商品化、準商品化還是商品化?究竟是公民資格還是對價能力?究竟是稅收制還是保險制?究竟是基本服務、進階組合還是高級精品?究竟是除卻社會保險外,有無社會救助、福利津貼或福利服務的整體性搭配?而關涉到公私協力的互動關係,究竟是權力結構的高度限制還是夥伴關係的低度介入?以及國家機器要如何向公民社會進行包括投資規模、床位限制、收費價格、服務品質、照顧安全等等以民眾福祉為要的行政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