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針對暑假期間五花八門的工讀類型,GoodJob人力網進行所謂的暑期工讀調查,事實上,調查的結果也透發出來若干值得玩味的結構性意含有待進一步的廓清。

誠然,青年學子多會選擇以工讀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只不過,隨著工讀機會的多樣化,這使得青少年選擇工讀的考慮因素也變得相對的複雜,對此,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出來:學生考慮工讀的要素,依序為「將來求職時,這份工作經歷是否能加分」、「職務是否與自己所學相關」、「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性質」以及「工時是否合理」,至於,工讀的福利待遇是否優渥,這反而較少被列為考慮的選項,以此觀之,讓工讀不單單只是限縮在所得維持的經濟範疇,而是隱含著競爭能力及其人力資本的綜融性考量,這或許是該項調查結果所實有正向的社會變遷意義,只不過,扣緊從在學就讀到職場工讀以迄於從工讀之前、之中到之後而來的連續進程,那麼,該項的表達性需求,自當有它商榷議論之處,這是因為:

首先,在工讀類別的選擇上,學生是否具備賣方一造的籌碼優勢,畢竟,侷限於專業知能、社會資本、關係網絡抑或是人格特質與自我概念,所謂打工性質的工讀學生一族,理應還是一項亟待培力充權的千里馬,就此而言,工讀這一份的工作經歷是否能夠確切加分?是否能夠學以致用?以及是否自己有興趣投入?等等的因素考量,指陳出來的乃是在這些理性思辨的特意選擇底下,工讀機會是否媒合順暢、穩定學習以及倍力加分?還是淪為一廂情願般的等待識貨之士?冀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能只是聚焦在學生對於挑選工讀的考慮要素,而是從工讀意願、工讀能力、工讀機會、工讀收入、工讀穩定到工讀願景,此一需要內在貫通的鑲箝性思考,是否有它應該要有的配套措施,比如:嚴肅思索工讀本身的多重意義,從收入所得到社會磨練而來的工作態度和職業倫理?至於,要如何與自己所學相關的工讀期待,更應該是要將學習型的個人,從工讀場域以進一步擴及到教室校園?

除此之外,工讀機會的爭取又是否隱含諸如臨場面試的應變能力,而所謂工讀收入的開銷支付,又有無比例原則投資於自己的知能成長?連帶地,工讀之後的進階學習或策進作為,點明了『工讀』一事,就不只是一些兼差、零碎、跑腿、打雜的可有可無,而是要如何從細微、僵化、固著與慣例之中,找出做事的原則、做人的態度以及臨判的思惟能力,換言之,嫁接在工讀之後的願景藍圖,一方面要如何透過工讀的職場磨練,以了解自身之於內外在環境的優勢和限制,進而領悟到知己和知彼可能的斷裂落差,藉此找到屬於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的蛻變力量;另一方面則是從工讀的實務操作中,以讓學用合一的最後一哩得以內化成為這一群莘莘學子從校園教室、圖書館舍、工讀場所到無所不在之生活世界的整體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