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一項針對389名4至22歲的美國孩童與青年研究指出:年收入在2萬4千美元(約合新台幣78萬元)以下的家庭,家裡孩子大腦中負責學習功能及記憶能力的灰質體積占量僅7%至10%,導致腦力發展遲緩智力低下而影響到相關的成長狀況。

基本上,該項藉由核磁共振檢驗並且交叉比對腦影顯象而來發現指出:家境清寒學童中樞神經系統負責語言表達的額葉及語言理解的顳葉較不發達,以至於出現成績 與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孩有20%的學習落差,以此觀之,扣緊大腦灰質體積比重及其學習表現而來的因果論述,自當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誠然,從結果論的依變 項反推回去,那麼,因果之間的串聯,也是深邃且複雜的,這是因為一方面先天基因的代間遺傳以及後天教養的代間傳遞,除了指涉出來個別因子的構造影響外,兩 相互動的交互作用以及諸如內含、中介、前導、外加、抑制或扭曲等等其它變項的情境拉扯,那麼,論述的聚焦就不全然在於從自變項(大腦灰質體積比重)與依變 項(學習成就),這兩者之間的直接式因果推論,而是在兒少的成長歷程當中,究竟還有那些的干擾影響變數,以至於讓上述較高係數的關聯程度,惡化成為難以逆 轉的因果論斷?連帶地,相與對應的解套方法或配套措施,又要如何具實地捍衛這一群弱勢家庭兒少的最佳利益?

事實上,該項的研究發現,多少是讓代間的遺傳或傳遞關係,增加更多經驗現象的實證支持,畢竟,冰凍三尺的滾動效應,這使得關乎到大腦灰質體積比重與學習成 就的貫通或落差,實乃是糾結著包括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障礙、衝擊性影響、社會性排除與全面性發展的一項預期後果,因此,要如何將先天基因的大腦構造,嫁接 在諸如成長生態、家庭氛圍、物理環境、社經水準、親代互動、社會資本、文化刺激以及關係網絡等等後天條件的教養情境裡,藉此思索分類與分級的對應措施?連 帶地,初始的先天不平等關照於最後的結果不平等,那麼,成長階段所應該被挹注投入的公共資源,藉此拉近過程不平等所可能產生的積累效

應,這才是看待該項代間互動關係的真義所在,也就是說,如何減緩不佳的社會流動所導致的階級複製、階層化甚或是階層深化,那麼,從個體層次的兒少到集體層次的兒少家庭以迄於整體層次的文明化社會,宜是要有通盤與整體的考察論述。

總之,一項單純的自然科學研究,其所發想出來的卻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綜融性思辨,就此而言,對於弱勢家庭裡所潛藏的加惡因子、催化因子等等的兒少照顧計畫,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