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財務長張偉明疑似因憂鬱症尋短,引起各界對企業職場中的精神健康的關注。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在父親節發文「職場爸爸已成憂鬱症高危險群」,文章指出,職場中高階主管都是憂鬱症高風險群,外界要關心職場中奮鬥的爸爸。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發現,高達88%的職場爸爸感到壓力,有一成四受訪者覺得幾乎要崩潰。調查數據更顯示,職場爸爸前三大的壓力來源為「家庭開支大/經濟負擔沉重」(76.3%)、「子女教養問題」(39.8%)及「無升遷/加薪」(38.3%),凸顯職場壓力造成了職場爸爸壓力緊繃。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認為,現代爸爸既要承擔工作上的重任,又要挑起扶養老人和教育子女的重擔,是心理壓力負荷最重的一群人。當爸爸面臨家庭與工作都寄予厚望的時候,有形及無形的壓力皆油然而生。

 

林由敏指出,長期以來,社會給予男性的社會期待,導致職場男性累積壓抑,卻沒有出口。根據北市婦女服務中心的案例統計,男性服務案件比率已逐漸提升,現駐法院家事服務中心服務性別比率,男性也已超過三成。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專業講師林萃芬表示,台灣勞工普遍面臨工時過長、薪資停滯、職場就業與生活環境壓力衍生出心理健康惡化導致憂鬱、焦慮、恐慌、失眠、自殺等問題,位居高層、承擔重責的高階主管,往往說不出、甚至無法察覺自身的壓力與憂鬱,更需要周遭更多的關心與協助。

 

林萃芬指出,老闆與部門同事態度扮演關鍵性角色。通常同事與主管可以由員工的負面言詞與暴躁、易怒、情緒低落等看出端倪外,還可以從生活背景與行為模式判斷是否員工已經處於藍色風暴了。

 

林 萃芬表示,工作上給予的壓力與憂鬱容易出現完美主義、吹毛求疵的個性,一旦不如意,就很容易引發憂鬱情緒,或是依賴性格,或總是在意別人評價自己,在職場 上低自信、低自尊,只要被主管指責,就容易產生強烈挫折感。這些都是職場中的憂鬱種子,容易身造成人際、職場關係緊張,或者團體和諧互動上阻礙。員工所面 臨的情緒困擾與問題,經營管理者絕對不能小覷。

 

若周遭的人出現憂鬱傾向,林萃芬表示,除了傾聽訴苦外,更要以同理心的角度給予安慰,例如「我知道你工作上一定很累」,鼓勵他尋求專業協助與諮商。

 

安慰是一門專業的學問,對談方式的正確性,會直接決定被安慰者的情緒。國內企業也成立「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計畫,透過內置或外置服務,協助員工處理工作、生活與健康等重要問題,齊力給予幫助,鼓勵身處職場高壓力的員工,能夠找尋專業的諮商與適當的宣洩管道,也讓所有員工都能快樂過父親節。(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