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開放自家給外人使用嗎?這種在過去被認為「頭殼壞去」的共享空間觀念,即將成為下一代的主流思想。
曾經以著作「下流社會」造成轟動的日本社會趨勢觀察家三浦展,新作「第四消費時代」再度引起話題。
書中指出,以「七○後(一九七○年代以後出生)」族群為主力的「第四消費時代」已然成形;這個世代的消費觀念是共享而非占有,他們告別上一代「購物使人幸福」的觀念,認為和別人分享物資、空間,才能擁有幸福的感覺。
三浦將一九一二年以來日本消費社會分四個階段。第四消費社會始於二○○五年,此時的日本經濟蕭條、派遣員工遽增;單身人口上升、人口總數卻不斷下跌。
這一代人成長過程生活豐富,父母有車有房,也讓他們對「物質創造幸福」產生懷疑,出社會遇上經濟崩盤,買不起房、車,被迫住共享公寓、用共享車(或大眾交通工具),養成共享觀念。
三浦指出,第三消費時代以前的人習慣「自己要用的東西自己買」,若東西是租或借來,便樂意和別人分享。加上這一世代單身成主流,希望藉由分享空間與他人產生更多連結;消費重點不在消費了什麼「物」,而是透過消費和「人」產生緊密連結。
東京世田谷區曾經舉辦「共享城大作戰」活動,鼓勵當地居民在自家的庭院建造開放花園、將車庫整修為銀髮族活動空間、運用社區空屋作為社區幼兒園等;三浦形容為「新型公共空間」,並非政府、官員主導,而是由居民奉獻出私有物連結而成。
一九七九年出生的作家淺田彰,三年前出版「住宅公開化」一書,提倡讀者在家中闢出一間「共享房」,某段時間開放給大眾使用,比方開放地下室讓公益團體進駐、提供閒置房間辦講座,或在周末開放花園供外人參觀。
淺田認為,若社區居民都願意開放自家的某一部分,將會讓整座城市變成眾人共享的「家」;只要大家拿出自己多餘的東西,補足別人的欠缺,能解決問題,關係也會更緊密。(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5.06.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