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隨著社會大眾對於經濟支持措施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將於2025年11月推出普發現金1萬元的財政分紅政策,其目的旨在透過直接現金補助來緩解民眾的經濟壓力,根據最新的公告,普發現金將於11月12日起陸續入帳,民眾可以透過五種管道領取,然而,設定13歲作為代領年齡門檻的這項規定,卻是引起部分民眾的不滿,特別是對於沒有銀行帳戶的青少年而言,此一規定使得他們必須親自前往郵局領取現金,無疑增加了領取的不方便。
對此,數位發展部提出的解釋指出,此一年齡劃分乃是基於〈民法〉中對於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相關規定而設計的,這其中包括:未滿7歲的兒童無法獨立處理金融事務,因此,由父母代領;而7歲到未滿13歲的兒童則可選擇由父母代領或自行領取,至於,13歲以上的青少年被認為具備足夠的理財能力,可以獨立領取現金,至於,設定13歲的代領年齡門檻,主要是用以反映政府對於青少年理財自主能力的重視,只不過,規定的背後似乎也隱含著對於青少年經濟消費行為的多重考量,像是,期待能夠促進青少年對於金錢管理的認知教育,鼓勵他們在家庭中參與財務決策,從而提升其理財認知能力,除此之外,也考慮到家庭結構的多樣性,讓不同背景的家庭運作,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然而,上述立意良善的發想,也引發對於青少年實際能力的質疑,畢竟,13歲的青少年在法律上雖然是被視為具備一定的理財能力,但是,實際操作中還是可能會面臨到諸多挑戰,比如缺乏金融知識、交易經驗以及面對誘惑時自我控制能力不佳的衝動消費或資金浪費等,而這些的交織因素,均會影響到手上這一筆現金的資源運用和風險控管,職是之故,為了更好地實施普發現金政策及其代領年齡門檻,理當考慮以下幾點的改善對策:(一)教育與宣導:應加強對於青少年的金融素養教育,提供相關的理財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青少年或年輕世代更理解金錢管理的重要性和風險控管的必要性;(二)多重的領取方式:考慮提供更多靈活的領取方式,例如設立專門的青少年金融帳戶,允許13歲以上的青少年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領取,或推出數位支付工具以減少現金流通所帶來的不便與風險,如此一來,不僅能保護青少年的資金安全,還能增強中長期的理財能力充權;(三)社會支持系統: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為家庭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指導,幫助他們更能應對普發現金政策所可能帶來的變化影響,尤其是該項的一次性現金補助,是否過於簡化了社會不均問題;(四)持續的政策評估:定期評估普發現金政策的實施效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可考慮降低代領年齡的門檻,並同步強化家長與子女間的財務教育合作,至於,除了現金給付(in-cash)外,舉凡教育券、醫療補貼、青少活動等相與對應的方案項目(in-kind)或服務輸送(in-service),均有必要推動跨代之間的社會性對話。
冀此,儘管普發現金政策旨在於提供經濟支持,但其背後的結構性限制仍需引起重視,這是因為:許多家庭在面對經濟困難時,可能無法妥善、適當且有效的運用這筆現金,一方面僅是淪為消極性質的家用貼補,另一方面,則是可能會因為缺乏理財知識而導致資源的浪費,甚或引發親子關係的緊張、衝突;此外,政策的設計是否考慮到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家庭需求,這也是一項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以此觀之,從一體適用的普及性到個別差異的選擇性、從皆大歡喜的社會效果到資源效益的成本效果等命題意旨,均有通盤檢視之必要;連帶地,扣緊批判社會學的反思角度,該項普發現金及其代領年齡門檻的設定,可能反映全社會對於青少年的某種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應該具備獨立、自主的理財能力,而未能充分考量其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需求與支持環境,就此而言,此一政策的成功與否,相當程度是取決於社會各界對於青少年理財能力的真實評估,以及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
總之,普發現金政策及其設定的13歲代領年齡門檻,無疑是當前社會經濟環境中的一個重要議題,特別是從尊重青少年的理財自主能力到青少年運用該筆現金的支付用途等之類的社會性關注,但是,主要的癥結點還是要回歸於是否落實增進青少年資源運用與管理的家庭教育;連帶地,也應以更全面且多元的視角,反思普發現金的該項福利津貼政策,背後所意指的治理邏輯和文明意涵,藉此期許未來得以制定出更具世代共融與長期效益的公共政策。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ETtoday新聞網,2025.10.28:「普發1萬13歲以上未成年『家長不能代領』數發部說明原因」)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現在青少年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在孩子觀念尚未成熟前就開始引導青少年們正確觀念,政府這次原是希望青少年可以開始學習規劃自己的錢財,但忽略了各家會有不同的差異,有些家庭的孩子可能已經很得心應手了,父母當然會放心交給孩子,但若是從小沒有接觸錢財的孩子,父母會開始擔心,一萬元對於大人們可能就是幾天飯錢,但對於大部分孩子們來說會是一筆巨財,老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誰也無法保證這筆錢財若是真的讓孩子們拿到之後會不會發生什麼無法挽回的事物,或許可以改成孩子可拿父母的授權至郵局領取?這樣父母可以放心,也不會過於浪費父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