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話說:從前,有一片繁榮的森林,裡面住著各式各樣的動物,這片森林中的動物們,生活雖然豐富多彩,但也充滿了挑戰,有一天,森林的長老們決定推行一項新的政策,稱為「普發果實計畫」,根據這項計畫的規劃,每隻動物都能獲得一顆甜美的果實,以幫助牠們度過寒冬,然而,這項政策的實施卻是引發不小的爭議。

長老們在制定政策時,規定了所有年滿3歲的動物才能親自領取果實,而未滿3歲的動物則必須由父母代領,這項規定的出發點是基於對年幼動物的保護,因為牠們可能缺乏管理果實的能力,然而,這個規定引起了森林中部分動物的不滿,特別是那些已經懂事但尚未滿3歲的小動物。

一隻名叫小鹿的年輕鹿站了出來,牠對長老們的規定提出了質疑:「我們這些還未滿3歲的小動物,也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果實。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己來領取呢?」長老們回答說:「根據森林法典,3歲是判斷理財能力的重要分界線。我們相信這樣的規定能夠促進你們未來的獨立性。」

然而,小鹿並不滿足於這個答案。牠指出:「我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有了基本的理財知識,但這項政策卻讓我們感到被低估,尤其是那些沒有父母陪伴的小動物該怎麼辦?這樣的規定是否考慮到了我們的處境?」

長老們陷入了沉思。此時,一隻年長的狐狸站了出來,牠以批判的口吻說道:「長老們,你們是否真的理解這項政策的影響?你們所設定的規則看似合理,不過,是否考慮不同家庭背景的小動物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你們是否注意到,這樣的一刀切規定,反而可能會加劇森林中的不平等?」

狐狸接著補充:「此外,你們是否有計劃教育小動物如何管理果實?如果只是單純地給予果實,卻不教導牠們如何使用,那麼,這些資源可能會被浪費。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政策是否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動物家庭內部的信任與合作?」

聽完狐狸的話,小鹿也補充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靈活、更具有包容性的政策,例如提供教育課程,教導我們如何管理果實;或是設計一種更安全的方式,讓我們能在家長指導下領取果實,而不是完全依賴他們代領。」

長老們聽後,不得不承認政策存在的缺陷。他們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並決定重新檢視這項計畫,他們開始考慮是否應該降低代領年齡門檻,並增加更多教育與支持措施,例如開設「果實管理課程」,讓所有動物都能學習如何有效運用資源。

最終,新的政策得以出爐,不僅保留了對年幼動物的保護,也賦予了年輕動物更多自主權和教育資源。森林中的動物們對此表示歡迎,因為他們感受到了一種被尊重與重視的公平感。

這一則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政策的制定不應只考慮表面上的公平,而應深入探討不同群體的需求與處境,同時,也應以認知教育和學習支持為基礎,幫助每個成員真正受益於政策,而非淪為形式上的施捨。畢竟,一片真正繁榮的森林,需要的是每個動物都能茁壯成長,而非僅僅依靠這一顆果實了事。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ETtoday新聞網,2025.10.28:「普發1萬13歲以上未成年『家長不能代領』數發部說明原因」)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