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間進行《無政府福利身分之扶助家庭生活狀況調查》,全台發放出15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20份,而調查發現,被調查者工作型態為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占6成,其中5成9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更有近7成每月家戶工作收入不到3萬元,家扶表示,多數人就業曾遭遇「家庭照顧」、「技能不足」與「疾病困擾」三大難關,再加上低薪危機浮現,使得就連「就業」都不再是脫貧保障。

家扶基金會指出,「家庭照顧」往往是弱勢家長就業最大挑戰,以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來看,53.9%的家人有重大傷病、慢性疾病須定期回診或身心障礙等,而育有學齡前幼兒的家長中,有44.9%因為沒有家人協助而需要自己照顧孩子,此外,近1年曾因照顧家人而影響工作,非典型就業者近8成、未就業者近5成。

家扶強調,調查發現在缺乏親友或托育支援的情況下,多數人會為了兼顧子女及生病家人的照顧責任,選擇工時彈性高的工作,如臨時工、兼職或派遣等,但也因此陷入低薪或收入不穩定的窘境,其中就有個案因丈夫離世與債務危機併發,為了獨自照顧3名未滿10歲兒女,只好先從事外送員工作。

除家人因素外,家扶也發現不少主要照顧者,本身也有「疾病困擾」與「技能不足」問題,調查指出,非典型就業與未就業者中,4成5僅接受過初等教育,自身患病者亦近5成,近1年中,未就業者有33.9%因年紀大而無法工作,28.4%曾因技能不足影響工作機會,技能不足對非典型業者影響更甚,高達77.3% 。

家扶表示,弱勢家長的壓力與焦慮,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不得不在家長工作期間,補位完成家務、照顧生病家人、看顧年幼弟妹與指導課業,但也出現過早承擔家庭責任,壓縮學習時間的問題,而為舒緩弱勢家庭壓力,需要社會大眾給予支援,創造生活喘息的機會。

家扶執行長周大堯提到,曾有弱勢家長被貼上「不夠努力」的標籤,但若走進他們的生活,才會發現不是不願意,而是缺乏支援,為此家扶也推動甘苦生活節,並以「甘苦職人體驗」為主題,推出線上小遊戲並串聯全台6地家扶中心,讓大小朋友深入認識弱勢家長工作樣態,以及高工時、低收入的工作困境。(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