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賴清德總統提出新的綜合所得稅免稅政策,預計將使約40%至50%的民眾免於繳交綜合所得稅,這一政策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特別是該政策的長期可行性及其對『階級社會』公平性的可能影響議論。
賴清德總統提出的減稅政策,明確指出單身上班族的年所得低於新台幣62萬元者(相當於月薪5萬元),將免繳綜所稅,此外,四口之家年收入164.1萬元以下,以及三代同堂年所得212.4萬元以下的家庭,也將享有免稅待遇,此一政策的目的乃是在於減輕經濟弱勢群體的稅負壓力,預計會有40%至50%的民眾受惠,除此之外,政府同時承諾會擴大包括教育補助和長照服務等配套作為,藉此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無疑地,鎖定低所得族群的該項綜所稅減免政策,著實反映當代臺灣社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階級不平等問題,畢竟,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及其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所得偏低的經濟弱勢族人口面臨到加惡的生活壓力,如此一來,該項的減稅措施,固然是一項意圖透過減輕稅負的德政措施,藉此改善此一窘困現狀,但是,能否真正達到預期效果,這部分頗值得深入探討,況且還有何以經年累月處於低薪就業和薄利就業的結構性受限。
職是之故,針對社會不均的議題現象,除了祭出減稅政策外,理應考慮以下的改善對策,像是:(一)公平性評估:對於不同收入階層的衝擊影響,進行全面評估,以確保減稅或免稅政策執行的公正和平等;(二)財政分配框架:設計合理的財政資源分配框架,例如透過量能累進課稅制度或所得重分配機制,賦課中高收入族群的財政貢獻,輔以支持較低所得收入族群的生活需求;(三)社會安全保障:稅式減免對策應與教育、勞動、社福、內政等政策相結合,以確保受惠者能夠獲得實質的生活改善,換言之,真正的癥結之處還是在於國泰民安的基本訴求;(四)長期監測機制:建立長期的政策監測機制,定期檢視財稅政策的執行效益,以利於及時調整,特別是關乎到國家財政的穩定性、公共財政的運用性,以及世代會計的租稅公平性。至於,相對應的批判性反思,直指儘管減稅政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其長期效果仍需警惕,尤其是如果公共資源配置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可能會加劇財政赤字擴大或資源分配失衡,進一步影響國家的整體性發展,至於,節稅或免稅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持續性及其對於全社會的衝擊影響,亦需加以關注,以免衍生出來從相對困境到絕對剝奪的階級矛盾和社會對立,況且單單只依賴減稅來解決階級不平等問題,恐難以從根本上有效改善壓迫結構的社會不均。
總之,即使該項的減稅政策,是一項兼具吸引力的利民效應,但其實施仍需謹慎考量各階層的需求與社會公平性,就此而言,未來的財稅政策制定應更加注重財稅資源的合理分配,並結合各項安居樂業政策,以達成真正的社會公義,畢竟,該項免稅政策背後糾結的乃是從繳稅到免繳稅、從薪資所得到主動收入、從量能課稅到租稅公平、從炫耀式消費到精緻窮、從工作貧窮到年金貧窮、從吉尼係數到貧富差距,以迄於包括從個人移轉、世代移轉到社會性移轉所關涉到所得重分配的機制設計,這才是該起劫貧濟貧或劫貧濟富的思索真義所在,畢竟,造成階級不均現象主要係源自於包括低薪就業普遍化、租稅制度不公平,以及資源分配失衡等結構性壓迫,而非僅僅是稅負壓力所致,這部分掌理國家機器的政府組織,又要如何誠實以對『執政脆弱性』(vulnerability)的基本思索。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中時電子報,2025.09.22:「賴喊明年月薪5萬以下免稅!『史上繳稅最少』:近5成民眾受惠」)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針對賴總統提出新的綜合所得稅免稅新制,對剛好位於這區段間的納稅人來說及其他受惠族群是一個友善且感覺被照顧的政策,但對於仍要繳稅區段的民眾是否會感到不公。
且台灣屬M型經濟結構,不需繳費民眾經濟能力普遍較優渥,社會福利使用相對較少,卻仍要負擔較重的稅收,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反彈。
換個角度站在社會工作者立場觀察,政府近幾年不斷推動許多社會福利政策,將更多的族群納入保障,但過多的負荷造成人力及資源缺口,在此時推動免稅政策是否合宜仍有待思考。
最後,政府推動該政策立意雖良好,但在政策推動上仍需謹慎思考後續造成的效應,並針對過去推動政策做需求、使用及效益分析,適時調整政策並做資源再分配才能持續經營下去。
綜合所得稅免稅政策是讓許多收入較低的人可以不用繳稅,乍聽之下好像是一件好事,但我覺得政府不應該太快推行這樣的政策。因為減稅之後,政府的稅收會變少,那些原本要用來發展教育、醫療或公共建設的錢也會跟著變少。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國家的整體發展。再加上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不用繳稅就少了對國家的責任感,這樣的政策雖然短期內受歡迎,但未必真的對社會公平。
個人認為真正要幫助弱勢族群,應該是讓他們有穩定的工作和合理的薪水,而不是只靠減稅來解決問題。減稅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改變低薪或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就業機會、改善教育品質、加強社會福利等長期政策上。這樣才不會讓社會越來越依賴補助或免稅措施,也能讓國家的財政更穩定。我覺得幫助人民固然重要,但政府更要想清楚,怎麼做才是對整個國家長遠最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