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上路,明年各地方政府統籌分配款「爆增」。學者表示,財劃法修正後,地方政府財源變多,中央與民代對地方政府的監督機制也要強化,否則錢沒有花在刀口上,反倒浪費公帑。
東海大學會計系副教授陳岳鴻表示,2024年底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大幅增加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稅款來源,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徵收率高的營業稅,將原訂分配40%的營業稅提升到100%,納入給地方的一般統籌分配款;營業稅2023年稅收5723億,2024年增加至6089億,財劃法修正後,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就多了2000多億。
陳岳鴻說,財劃法修正後,地方財源增加,過去由中央要做公共設施,可能就下放給地方去做,若地方資源或是財源少,恐會造成城鄉差距落差更大。
陳岳鴻也說,如果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稅款增加,補助款改成「申請制」是比較好的方式,地方政府有計畫性的提補助,讓中央善盡職責審核國稅。但因台灣目前朝小野大,審核通過與否又會陷入朝野困境,甚至被解讀為「看顏色給補助」的政治分贓。
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陳盛通表示,修正後的財劃法在垂直分配上,確實讓中央更多預算下放地方,但橫向分配仍存有問題。各縣市分配稅款公式,以各縣市的營利事業營業額的占比最重,再來則考量人口與土地面積。
陳盛通說,統籌分配稅款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財政均等化,今年台北統籌分配1113億,台中708億,但台北捷運蓋完了,台中捷運等重大建設正要起步,各縣市財政不均等,導致有錢的縣市越有錢,可以給予更多福利措施,但窮的縣越窮,顯然不公平。另台東縣也成為修法後的特例,今年稅出總額171億,卻分配高達196億,相當弔詭。
陳盛通說,財劃法修正後,中央今年少掉7.9%、約4000多億預算,只好從補助款下手,緊握審核權,藉此制衡地方政府。他說,地方政府錢變多,中央與民代對地方政府的監督機制也要強化,否則錢沒有花在刀口上,福利措施讓民眾無感,反而浪費公帑。(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9.0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