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期的臺灣地區發起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罷免運動,不僅耗費巨額公帑,還對於社會福利團體的募款活動,造成深遠的影響,這也讓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現象及其結構性意涵,是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首先,根據立法院公報網,中選會三筆經費動支行政院第二預備金,第一筆係為了辦理立委罷免案相關作業而花費新台幣3億4,580萬元,第二筆則是辦理全國性公投而花費11億4,042萬元,以及第三筆為了第二波罷免投票而花費5,701萬元,總計大罷免加公投燒掉公帑超過15億元,該項無差異罷免的政治運動,除了招致勞民傷財與加深社會裂痕的正當性疑慮外,更是造成社會資源的排擠效應,致使社福弱勢的募款也受到頗大的衝擊影響,讓慈善團體儼然成為這一波大罷免的另類受災戶。
誠然,過往恰逢選舉年之際,企業和個人的資金往往會轉向選舉活動,但是,這場大罷免之類選舉所引發社會資源傾斜的排擠效應,則是讓社福團體感到措手不及,更遑論於公民團體名義發起的大罷免,募款不受法律規範,乃甚至有些從事政治活動的社團,假借一般人民團體名義進行公益勸募之實的募款行徑。就此而言,在這裡的思辨真義直指出來,如何促進全社會對於社福團體的理性支持,藉此確保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不至於會受到政治活動的干擾、影響,遠地不說,大罷免運動共計耗費超過15億元的公帑,這些資金原本係可用於社會福利和民生問題的諸多燃眉之急,但卻被投入政治運動,尤其是隨其推波助瀾的大罷免氛圍,更是讓社會大眾分神、分心於該項的大罷免議題,進而,欠缺對於慈善議題現象應有的社會性關注,如此一來,社會資源被大量吸納所產生的排擠效應,這也是社福團體始料未及的金流運作困境。
冀此,造成社福募款寒冬的相關原因,包括有以下幾點:(一)資源分配不均:在選舉年,企業和個人的資金往往被分配到選舉活動上,社福團體的募款受到擠壓,即便是民眾對公益的支持未減,但捐款數量顯著下降,著實反映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二)政治運動的衝擊:大罷免運動加深了社會的對立、裂痕,善款資源被引導轉向族群動員和政治活動,進一步削弱了社福團體的募款基礎,這種衝擊不僅是金錢層面,更是攸關到漸次流失的社會信任;(三)法律規範的缺失:公民團體在募款時不受法律規範,導致一些從事政治活動的社團,假借公益名義進行募款,這除了會模糊公益與政治之間的界線,也進一步削弱社會大眾對於社福團體的支持力道。
職是之故,用以改善社福募款的金流困境,當有以下幾點的參考建議:
(一)增強透明度:社福團體可以透過公開財務狀況、工作項目等善款用途的當責舉措,藉此提高公益組織應有的責信度;
(二)多元化募款渠道:社福團體應探索多元化的募款渠道,包括線上募款、企業合作等方式,藉此減少對於單一資金來源的過度依賴,此一攸關到募款資訊的適足、充分及其效率、衝擊影響,實乃是策進作為的變革所在;
(三)加強社會宣傳:透過社會宣傳提升全民對於公益團體的社會性認識,讓更多人了解社福工作及其對於社會運作的具體貢獻,從而提升捐款意願,尤其是如何得以從紅海策略的各自山頭,以進化至跨界合作公益行銷效果的藍海共好布局;
(四)政府支持:除了考慮在選舉年提供額外的支持,以確保社福團體能夠持續運作外,如何回歸於委外辦理的〈政府採購法〉的理念意旨,藉此正視到商業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之於本質、性質和體質上的分殊差異之處,從而避免淪為『公私不協力、權控不平等、分工不合作、系統不整合、撒錢不手軟、含怨不和諧』的現今社福運作景象。
總之,大罷免運動反映出來的是當前政治與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平,這是因為,一方面,政治運動往往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但卻未必能夠帶來實質效益的社會變革,換言之,在這裡突顯公共政策在資源配置上的不平衡,更是揭示制度設計上的漏洞;另一方面,社福團體的募款困境,也揭示了政治意旨與社會福利之間的矛盾,就此而言,全社會理當重新思考公共資源的分配方式,以確保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和相關需求不被忽視,連帶地,訴諸於『操作議題、營造悲情、綁架案主、威脅社會、感動行銷、資源壟斷』的當前社福募款事情,如何讓該項大罷免運動所產生的資源排擠效應,不至於變相成為另外一種的慈善促銷手法,這會是公民社會面對制度性善行的應有深刻反思。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09.02:「非典型『選舉年』,社福募款度寒冬」)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