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依新版財政收支畫分法的新公式及分配指標,昨通知地方政府明年度獲配的統籌分配稅款,總額為8841億元(台幣,以下同,約289億美元),較今年度的4676億元增加4165億元,大幅成長89%,全台除連江縣持平,其餘21縣市獲配額度都增加;但有十縣市獲配金額比預先試算結果少,例如雲林少27億,雲林縣長張麗善怒批,「難道要讓地方政府斷炊嗎?」

立法院才剛通過追加預算案,現在傳出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可能被突襲。其中要給金門、澎湖、連江三縣合計212億,但目前離島三縣總和僅獲配93億元,三離島算是縮水最多。

包括基隆市、花蓮縣、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市,以及澎湖、金門、連江三離島獲配總額都比預期少,其餘如六都等十縣市都比預期多。台中市獲得分配稅款雖比預估值高,但認為「還是得等一般性、計畫型補助款出爐才知道」。

明年度統籌分配稅款昨揭曉後,高雄、台南都抱怨增幅居六都之末,擴大南北不平衡,不利均衡各區域發展。雲林縣原估算可分得273億元,但財政部通知僅獲配246.5億元,短少27億元;縣長張麗善痛批「這個中央政府實在很糟糕,集權又集錢,泯滅良心,難道要讓地方政府『吊鼎(斷炊)』?」

南投縣長許淑華說,南投縣府自主財源僅占總預算15%,高度依賴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各類補助款;中央雖增加明年統籌分配稅款額度,但南投今年一般性補助款遭刪減35億元,還得向各部會逐案申請,未來是「挖東牆補西牆」,實質恐怕對地方財政更不利,「弱勢縣市將更弱勢,對基層民眾影響最為直接。」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昨天陸續有地方反映獲配的統籌稅款比預期少,照理講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中央不曉得又在動什麼手腳?中央應依法行政,否則是繼續搞對抗。(時事新聞來源:世界新聞網,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