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師荒未解,年輕醫師留任醫院意願低,可執行業務範疇與住院醫師相近的專科護理師,在一般護理師、住院醫師相繼出走時,淪為夾心餅乾,在這兩方極缺人的狀況下,當起救火隊,撐起該科運作。台灣專科護理學會創會理事長蔡秀鸞說,住院病人多數醫療問題都靠專科護理師處理,但待遇不如醫師,也讓他們自嘲是院內最廉價的人力。
據統計,今年六月護理師執業率不到六成三。蔡秀鸞表示,一般護理師執業人數持續下滑,臨床上,不少工作會轉移至專科護理師身上。某些小型醫院,因專科護理師薪資低於醫師,又具備部分醫師能力,考量人事成本,多會聘用專科護理師取代醫師,處理醫療問題。目前,專科護理師每月薪資通常不足十萬,而聘僱一位醫師,薪資每月至少十萬起跳,資深醫師則超過四十萬。
蔡秀鸞說,要改善專科護理師執業困境,調薪是關鍵,專科護師執行諸多侵入性醫療行為,如傷口縫合、為病人插管等,這些處置都是以主治醫師名義申請健保給付,點數歸給醫院而非護理師。衛福部訂出十二項改善護理勞動條件計畫,所花經費幾乎都回不到護理師、專科護理師身上,同時,不少醫院不斷擴建院區,可見營收情況不差,「政府對醫院太好,對護理師卻太刻薄」。
台灣專科護理學會理事長洪志祥表示,專科護師合法執行的醫療行為,缺乏健保給付支持,如協助主治醫師繕寫病歷、處理行政事務等,相關給付均歸屬主治醫師,對醫院來說,專科護理師在帳面上沒產值,因此不願為專科護理師加薪,盼健保給付修訂原則,讓專科護理師執行醫療行為也能納入給付。(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8.3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