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昨(11)日指出,今年1至6月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7,608元,年增2.99%,增幅創25年同期最高;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3,609元,年增1.04%,增幅創五年同期新高,代表薪資成長趕上物價成長。
觀察統計,目前薪資成長已連15個月超過通膨。
不過,今年上半年經常性薪資不及平均數47,608元的人數占比,上升至69.81%,亦寫新高,顯示個人薪資差距很大。
主計總處統計,6月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7,798元,年增2.84%;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8,713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56,511元,年增1.88%。
上半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47,608元,年增2.99%,寫25年來同期最高。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指出,經常性薪資與獎金及紅利無關,因此,經常性薪資增加主因是最低工資持續增加,及廠商加薪所致。
她表示,經過平減消費者物價指數後,今年上半年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3,609元,年增1.04%,創下近五年同期最高增幅。主因是薪資增加後,近期物價漲幅趨緩,沒有像先前漲那麼多,因此實質薪資才會轉為正成長,代表薪資成長不會被物價吃掉。
主計總處指出,含經常性薪資及非經常性薪資,再平減物價之後,今年上半年每人累計實質總薪資平均數為36.4萬元,年增1.52%,創近四年同期最高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平均經常性薪資47,608元,竟有高達69.81%低於此水準。換言之,有近七成員工薪水低於平均值。
譚文玲分析,薪資平均數持續提高,薪資位於平均數以下員工數也一直增加;但從數字亦無法判斷是否因特定產業造成薪資差距擴大,只能確定行業、職位、教育程度不同,導致差異大。(時事新聞來源:經濟日報,2025.08.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