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年來,臺灣醫療體系的社會性價值受到多起「狼醫事件」的衝擊,這尤其又以醫界龍頭如臺大醫院的案例最為嚴重,這些因為多起性騷擾或性侵害的狼醫事件,不僅重創臺大醫院聲譽,也讓民眾對於醫療安全與醫療倫理的社會性信任受到嚴重挑戰,只不過,事發的當下,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承諾要建立所謂的狼醫查詢平台,至今仍未見到具體進展,這也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和議論批評,認為官方在面對醫療亂象時,顯得消極與官僚。
誠然,造成「狼醫事件」頻傳的原因,當可歸結出以下幾個因素,包括:(一)首先,醫療界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督與懲戒機制,導致違紀醫師能夠在無懲罰的情況下,毫無忌憚地繼續執業或累犯觸法;(二)其次,醫療倫理教育的不足,使得部分醫師對於職業道德的認知模糊,並未將醫療倫理視為是執業行醫不可退讓的核心價值;(三)再則,醫療體系內的官僚文化,也讓狼醫問題的制度性解決機制設計,變得緩慢和複雜,這部分可以藉由衛福部處理狼醫事件時的拖延推諉,窺見到私密空間、沉默委屈、階級文化和權力不平等的醫事產業生態。
如此一來,相與對應的改善對策,像是:(一)首先,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狼醫查詢平台」,讓民眾能夠查詢到觸法醫師的違規紀錄,藉此增強醫療行業的透明度和公民監控力道;(二)其次,強化醫療倫理教育,將其納入醫學教育的核心課程,促使未來的醫師能夠謹守職業道德;(三)再則,應該加強醫療監管機構的監督職能,特別是建立透明且高效的申訴機制和外部獨立調查機構,以確保對於違規行為的及時處理,並對違規醫師施以嚴厲懲罰,藉此達到以儆效尤的止惡效果;(四)最後,主管機關應加快相關法規的增修作業,為查詢平台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據,以避免官僚體制的拖延而影響到改革進程和病患權益。
冀此,面對醫療亂象時的批判性反思,實屬必要,畢竟,醫療專業的根基乃奠基於大眾的社會性信任,若果,任由少數醫師的違規行為侵蝕這一份的信任,整體醫療體系終將會有崩潰風險,如此一來,建立狼醫查詢平台係屬一項刻不容緩的醫政變革任務,這不僅是病人知情權的體現,更是用以維護醫療專業信任的關鍵基礎,就此而言,醫界人士應該從這些事件中記取教訓,重新思考醫療倫理的真義,並在制度上做出相應的具體改變,以期重建全民對於醫療體系的社會性信任,也就是說,所有的醫事人員不能置身事外,藉此避免出現有如事不干己般的漠然心態,進而加惡成為習得無助的共犯結構一員。准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點明涵蓋有病人的權利、醫師的責任以及醫療行為合法性的醫療倫理,當有其在醫療實踐中確切遵循毫無折扣的道德原則,因此,層出不窮的狼醫事件足以突顯在其教、訓、考、用等環扣鑲嵌中,醫療倫理已然是出現重大的缺失,此一發展性危機的核心問題,才是該起倫理失衡議題現象的真正教人憂心所在。
總之,事發至今,主管機關所承諾的狼醫查詢平台,仍舊是蓄意拖延的毫無下文,看得到的是平台建置還在尋找依法行政辦理的法源依據,因此,目前暫時的應對方法乃是與各地方政府的社會局、衛生局,積極建立溝通管道藉此給予指引參考的官方說辭,但是,可能引爆出來的則是全社會對於醫療安全與醫療倫理產生動搖的信任危機,這是因為:針對相繼出現的狼醫事件,實有其貫穿於教育、評鑑、管理與執業過程之於作為核心價值的醫療倫理,何以會有對於自主性、仁慈、不傷害、公平等醫療實踐的失守和棄守?連帶地,白色巨塔裡的諸多陰影,更因為醫師性侵的『個體行為』、僵化失靈的『狼醫查詢制度』,及其神聖不可侵犯的『醫療大環境』等環扣的壓迫性結構,讓整體醫療體系的信任資本正漸次被侵蝕到可能的社會性崩盤。
職是之故,狼醫事件就不單單只是個別道德失範,更是整個醫療體系倫理失衡的縮影,尤其是如何針對白色巨塔內部的階級文化和權力結構,推動制度設計和文化改造,換言之,不能僅是停留在懲罰個別狼醫,而是要去反思整個醫師的專業養成系統,何以會出現這樣的倫理失序行徑,對此,理應重新定位醫學教育的典範建構,除了精進醫療的技術至上外,更應強化人文關懷的道德培養,來讓「專業」成為技術與倫理的統合,藉此得以窺見到白色巨塔的亮麗陽光。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自中時電子報,2025.07.05:「力挺設置狼醫查詢平台,洪子仁: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近年來,台灣醫療體系屢傳「狼醫事件」,其中以台大醫院的案件最受矚目。醫師涉嫌性騷擾甚至性侵病人,不僅重創該院聲譽,也嚴重動搖社會對整體醫療體系的信任。
「狼醫」現象的出現,並非單一個體的道德失序,而是體制漏洞與文化結構的綜合反映。
目前醫療體系對違規醫師缺乏嚴謹的監督與懲戒機制,即使涉及嚴重失德行為,也可能繼續執業,甚至隱身於其他醫療機構繼續行醫,造成二度傷害。
且在醫師養成過程中,對專業技術的強調遠高於倫理教育,使部分醫師忽視對病人的尊重、界線與自主,形成「技術有餘、道德不足」的結構性失衡。
要遏止狼醫現象,必須從體制與文化雙面著手。可建立公開透明的「狼醫查詢平台」,揭露醫師違規紀錄,保障民眾知情權,亦能產生社會監督效果。唯有落實資訊透明、強化倫理教育、改革醫療文化,才能讓「專業」不再只是權力的護身符,而是真正為人服務的道德實踐。
除了狼醫事件,過去亦經常聽聞的狼師案件,都是在其所擁有的專業權力下,用他人難以抵抗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侵害,加害者通常是掌握資源、評價、甚至決定權的專業人士(如醫師、教師、諮商師、主管等),而受害者則處於相對弱勢的位置,使得揭露與求助更加困難,而多數時候外界對於此類犯罪的加害者,所能獲得的資訊甚少,要有所防範也無從查知。
在醫療服務的過程當中,醫生與病人的關係是一種高度信任、不對等且專業導向的關係,理解這段關係的結構、倫理規範、風險與保護機制,是防治醫療場域性暴力的基礎,除了醫師本就應遵循其倫理規範與專業守則,病人亦應知道自己在這段關係中不是被動,而是有權發聲與保護自己的人,醫療體制應該是最需要被信任的地方,而這樣的信任有賴於政府的監督與法律的推動,並提供透明公開的資訊供大眾取得而能有所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