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根據交通部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民眾對於重型機車上國道的看法,仍然是偏向於反對的這一方,有超過60%的民眾表示不贊成,僅有約10%的受訪者支持全面開放重機上國道,這多少顯示全社會對於交通安全問題的持續關注,特別是有近50%的受訪者認為,重機騎士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及其可能導致的交通事故,即使是支持有條件的開放路權,藉此還給重機騎士的行駛空間權利,但是,一般民眾對於重機上國道的支持度仍然不高。

事實上,重機上國道在台灣並非新議題,歷年來的討論主要係集中於安全性、交通管理以及社會共識等層面,像是(一)安全顧慮:民調顯示,多數的受訪者擔心重機騎士的駕駛行,尤其是在汽車和機車混流行駛的情況下,安全風險和危險係數更是倍增,這種顧慮不僅是來自於過去的事故報導,也有對於重機騎士駕駛德性並不信任的普遍印象,認為他們在行駛中較易違規;(二)交通規則遵守:許多民眾認為,重機騎士在行駛過程中,常常不遵守交通規則,例如隨意超車和鑽駛縫隙,不僅增加自身的風險,也會對於其他駕駛者造成威脅,這種慣性的觸法行徑,使得民眾對於開放重機上國道的擔憂,更形加劇;(三)社會共識缺乏:儘管有部分民眾支持有條件開放,但是,全社會對於這一議題的共識仍然不足,更使得政策的推動變得困難,尤其是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更是尚未達成一致共識;(四)歷年調查結果的延續性:高公局的歷年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重機上國道的反對聲音始終存在,這不僅反映表達性需求的普遍穩定性,也擔心貿然推動重機上國道政策可能引發的民怨反彈。

冀此,針對重機上國道的問題,理當有以下幾點的改善對策,像是:(一)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特別是強化遵守交通規則的認知行為,以及嚴懲危險的駕駛行為;(二)設立試點路段:在獲得普遍共識和地方政府支持的社會性對話情況下,可以考慮設立試點路段,讓重機騎士在特定路段行駛,進行為期一段時間行駛模式、交通流量和經濟效益的觀察評估,以蒐集更多大數據的資料勘查,藉此作為政策調整的科學依據;(三)增設監控設施:在重機行駛的國道上,增設監控攝像頭和交通執法設施,對違規行為進行即時監控和處罰,來提高重機騎士的守法意識;(四)進行需求評估:針對重機上國道的規範性需求、比較性需求進行深入評估,藉此了解重機騎士的實際需求及其對交通流量的影響,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政策;(五)提升行駛素養:透過專業培訓和考試,提升重機騎士的行駛素養,使其在行駛國道時能夠遵守交通規則,以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連帶地,在探討重機上國道議題時,實有必要進行批判性的反思,像是交通政策的制定應該充分考慮到各方意見,尤其是一般民眾的安全感和實際需求;其次,重機騎士的個別行為也不能被一概而論,應該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通盤分析,從而避免對於特定群體的刻板偏見;此外,政府在推動重機上國道政策時,應該要有資訊公開、決策透明和執行魄力,讓民眾了解政策的基礎和目的,以增強全社會共識;最後,重機上國道的議題凸顯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與權力不平等,一方面,大多數民眾基於安全考量反對開放,另一方面,重機騎士則是主張應保障其路權與平等參與公共交通系統的權利,如此一來,要如何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此乃是一項全社會的重要挑戰課題。

總之,重機上國道的議題是一個複雜且具爭議性的問題,涉及到交通安全、社會共識和政策推動等多方面的因素,雖然目前反對的聲音占據主流和主導,但是,在充分的安全評估以及和諧的社會共識下,仍有必要去尋找一條可行的道路,據以滿足重機騎士的行駛需求和實現人本交通的全民安全,至於,社會大眾於對重機上國道持反對態度的比例始終居高不下,這也彰顯此一議題在社會認知層面並未隨時間推移而出現明顯改變,需要的是反而是更多整全、多層的社會性對話。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自聯合新聞網,2025.07.02:「重機上國道最新民調出爐!逾6成反對,憂心主因曝光」)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