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隨著當代臺灣社會的快速變遷與劇變的人口結構,長期照顧問題已然成為當今社會所要面臨的一項艱鉅挑戰,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新北市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77萬名,與2016年的40萬名相比,增長速度之驚人,幾乎是翻了一番,此一現象不僅是反映人口老化趨勢,更揭示長照需求的迫切性與複雜性,如此一來,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如何有效規劃與執行長照政策,便成為公共行政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國民黨新北市議會黨團舉辦《新北市高齡政策變革與展望》座談會,旨在於探討新北市未來的長照政策,並提出成立專責機關的必要性,藉此應對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諸多挑戰。
誠然,關於長照需求的時代變遷可從多個角度進行考察,首先,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老年人的壽命延長,但是,同時也伴隨著失能、失智等健康問題的增加,這使得長照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畢竟,老年人口的標定群體,慢性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導致對於長照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其次,戰後嬰兒潮的影響也讓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也使得戰後嬰兒潮所誘發的長照需求基數,勢必會持續加惡擴大,對於有限社會資源的需求配置來說,更是提出嚴峻的長照要求,這部分已經顯現在當前新北市的長照布建工程上,像是即使新北市府已經開始積極布建居家式、社區式及住宿式等長照服務,但是,在資源配置、服務質量或專責人力資源等方面仍有不足,特別是幅員廣大的新北市,更有其如何針對明顯城鄉差距的針對性長照服務策略,據以有效滿足不同區域的長照需求。冀此,在這裡的考察思辨就不全然只是聚焦於長照處的設置一事上,而是要如何從設置專責機關以擴及到長照政策的制定思維,藉此思索是否考量人文區位、社會階層、社會流動及其長照服務需求使用與供給媒合的拉扯因素,從而呼應平等、公正的社會公平原則。
對此,該項座談會固然達成支持新北市府成立長照處專責機關等結論,以為超高齡社會勾勒出新北長照願景,但是,揆諸於長照產業完整服務鏈的技術性變革,尚有糾結於法令規章、典章制度、財務評估、整合體系的巨視面工程,特別是其所相對應的規範性思考,更有進行通盤檢視之必要,這其中包括:從長期照顧到長期照護的長照屬性定位、從就醫就養到就學就業的長照功能運作、從居家或團家到托老或機構的長照場域布建、從家內私人到公共社會化的長照運作模式、從法定退休到第三人生的長照願景藍圖、從新北全市到個別區域的長照需求差異性評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長照垂直串接、從政府機關到民間承辦的長照水平對照、從公私協力到網絡夥伴的長照合作銜接、從主管機關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長照體制嫁接、從加強現有制度整合到設置專責機關的行政協調與業務整合等,值得注意的是,從第一階段的「有人—有機關」提供長照服務,演進到第二階段的「有專人—有專責機關」執行長照服務,及其進化到第三階段的「有專業人員—有專業團隊」規劃布建長照服務,直指出來長治久安的長照服務,實有其復歸於權責對稱的長照保險化、分工角色的長照多元化、減法照顧的長照素養化、捍衛照權或受照權的長照人權化等等有待關鍵性突破的諸多長照結構性矛盾,更遑論具體落實於可及可近性、權責整合性、方便利用性、服務滿意性、願意使用性等運作框架,彰顯出來的是攸關到長照處的擘畫藍圖,這絕非是從應然規範、由上而下和公共行政出發的一項行政管理主義,便能便宜行事了得。
總之,新北市所面臨的長照挑戰,這不僅是人口老化的一項預期性結果,更是社會結構變遷的必然產物,如此一來,隨著全社會對於長照需求的日益增加,未來長照政策的定調方向,勢必是要更加靈活彈性、多元差異、平等公正、因地制宜、因病制宜、積極性差別待遇、個案管理運作、社會化照顧模式、去除制度性障礙、醫養合一、減法照顧素養、持續性社會參與、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科技應用、可持續性、全人關懷、照顧服務職業價值,才能夠真正滿足全年齡人口的照顧需求和較高品質的生活保障。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