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彰化縣政府近期推出一項取名為「童萌卡」的育兒補助政策,這項政策係針對0至3歲的幼兒,每年提供新台幣1萬元的點數,以讓年輕夫妻可以在特約商店購買育兒用品,粗估該政策將可惠及24,500名幼兒的家庭,以此觀之,旨在於鼓勵青壯家庭在當地設籍並減輕他們育兒負擔的該項「童萌卡」,除了作為另類的經濟扶助手段外,背後實有其進一步深度分析之處。

基本上,彰化縣的生育率已然是出現持續降低趨勢,青壯世代的人口流失問題,更形嚴重,截至2023年底,彰化縣的人口已低於125萬,並且在去年(2024年)一舉跌破了123萬,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025年)上月底,總人口更是僅為122萬0,292人,此一現象不僅使得彰化縣無法升格為直轄市,還影響地方政府的運作結構,像是副縣長的編制便是直接從兩名減少為一人,這也讓該項的「童萌卡」構思、執行,實有其用以增補彰化縣政府所推出每胎新台幣3萬元新生兒補助政策的不足之處,藉此反映當前彰化縣人口流失的緊迫性,也就是說,編列新台幣2.54億元的縣府預算來發放「童萌卡」,希望通過這項的補貼措施減輕民眾的育兒負擔,進而提升在地消費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只是,回應於該項權變措施的效益評估,亦有必要針對彰化縣近年來的整體布建運作,進行綜融性考察。

誠然,造成彰化縣人口減少的原因乃是多方面的,首先,根據近5年的統計數據,彰化縣生育率的逐年下降,這與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畢竟,年輕世代家庭面臨到的是高昂的生活成本、住房壓力以及職業發展的現實困境,導致他們對生育的意願降低,特別是還有臺中直轄市吸納人才的鄰近效應,致使許多青壯年選擇外移至大城市以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如此一來,新生兒的自然性增加不多及其人口遷出社會性減少遽增的倆相推拉,更是加劇了彰化縣總人口的明顯減少。冀此,倘若以設籍於彰化縣作為請領童萌卡的基本要件,那麼,人籍不合一的脆弱心性,即使是可以達到部分的催生效果,但是,年限一到的該項人為性遷出,依舊是有其是否選擇彰化縣居住而來交易成本與機會成本的相互拉扯與務實考量,況且祭出1萬元點數育兒補助的長期效益,更是有待觀察。

就此而言,對於推動童萌卡的政策性思辨,當有其究竟係為了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及其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或非預期性的衝擊影響?也就是說,從為了解決彰化縣的人口減少問題出發,除了推動「童萌卡」外,有無制定一系列、綜合性的配套對策,藉此讓「婚—生—教—養—衛」、「願婚—樂生—能養」、「成家—立業」及其「安居—樂業」,環扣鑲嵌以成為一種安住其心的守護力量,如此一來,諸如彰化全縣的地方產業升級以提升勞動力留存率、創造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改善工作環境和薪資水平、提升整體生活條件、規劃更多經濟型住房政策,以及定期進行人口統計和調查,掌握從彰化縣內到鄰近生活圈的人口變化趨勢,藉此及時調整政策以應對新的變遷挑戰,像是跨區域合作的育兒及經濟政策,據以形成更廣泛的生活共同圈等,均有其回歸「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通盤性檢討。

總之,彰化縣的「童萌卡」政策雖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要真正解決人口減少的問題,還是需要更為整全多面向的政策措施,以讓育才、留才、晉才的運作機制,得以找到人口結構增減的穩定力量,畢竟,高齡少子女的人口結構模式,這早已是一項難以翻轉的客觀事實,如此一來,包括人口數量、素質的適性發展,實屬必要,以此觀之,從單一、區域到全臺的生死、遷移、增減及其量質等人口圖像勾勒及其因應對策,這才是對於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之處。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