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197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更在1994年進入高齡社會、2007年成為超高齡社會,屬於人口老化快速的國家,這也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其中最嚴重之一就是「孤獨死」。日本警察廳公布2024年處理的死亡案件中,有7萬6020人是在家過世的獨居者,有253人還是死後超過1年才被發現。
根據日媒《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報導,日本政府將獨自在家生活、死亡後8天以上才被發現及被認為生前一直處於社會孤立者,都歸類為「孤立死」,而孤立死與孤獨死意思差不多,不過孤立死有特別強調死後8天以上才被發現。
日本內閣昨(11)日首度發布「孤立死」的數字,在2024年有2萬1856人,其中60歲以上有1萬7937人,占整體近8成,50多歲2740人,40多歲也有755人;這些統計數字採用日本警察廳的資料,包括在自家過世,獨居,不限於高齡者,以廣泛的年齡層為對象所得的數字。
除此之外,日本警察廳指出,在2024年警察處理的20萬4184人死亡案件中,有7萬6020人是在家過世的獨居者。依死亡後被發現的天數來分析,死後有近4成在當天或隔天被發現,逾7成在1週內被發現;而死後經過8天以上被發現的有2萬1856人,其中男性佔8成;超過1個月才被發現的有6945人,更有253人超過1年才被人發現。(時事新聞來源:CTWANT,2025.04.12)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愈來愈迫切的社會議題,尤其是面對人口快速老化、少子化與家庭結構改變的背景。日本「孤獨死」的情況給台灣帶來了明確的警示訊號,要避免類似情況在台灣發生,政府需要從多個面向著手,如
• 一、建立「高風險獨居長者名冊」並主動關懷,
• 二、與地方政府、里鄰長合作定期訪查,每週或每月派員或志工關懷。
• 三、運用科技輔助偵測異常,如:推動智慧住宅或裝置補助計畫:補助裝設感應器、跌倒偵測器、智慧電表(異常無用電提醒)、智慧門鈴等。
• 四、推動「社區關懷據點」制度..等
個人覺得除了政府和民間可以多想一些政策辦法,來面對『孤獨死』的議題,每個人也要從觀念上開始去作改變,如要學習主動跟別人互動,不管是與家人同住還是一個人獨居,跟別人互動是很重要的一環,自己如果可以與他人形成一個網絡,就可以避免『孤獨死』的發生;再者,這個世界多變,雖然很多的tools的發明,讓大家可以更便利生活,但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是無法靠這些tools, 或AI所取代的,也許這個世界發生的種種負面現象,是在提醒著我們,回到與人互動的溫暖模式,才是人類要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