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所公布的《2025全球自由報告》,臺灣在亞洲的自由度排名中僅次於日本,獲得94分的高分,至於,由經濟學人智庫(EIU)所公布包括選舉過程與多元性、政府運作、政治參與以及民主政治文化和公民權利等五個評分標的2024年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臺灣則是被列為『完全民主』,並且名列全球的第十二,乃甚至於超越美國、日本和英國等國,不過,令人擔憂的是,臺灣的民主指數得分已經是出現連續兩年的退步情形,尤其在政府運作的這一項目上,得分已經從2023年的9.29分下降至8.57分,下降幅度達0.72分,以此觀之,漂亮數字、優異排名及其卓越成就的背後,可能潛藏的是有待進一步廓清的臺灣公民政治意旨思辨。

誠然,上述一系列數據不禁讓人思考,是否反映出對臺灣民主的信心不足以及對國家治理的信任危機,一旦政府的運作失去透明度和公信力時,民眾的信任也自然會隨之減少,進而形成多重性的發展危機,畢竟,顯現於眼前的臺灣政治環境中,包括朝野對立、政黨鬥爭、族群矛盾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已然形成一種複雜而脆弱的民主結構,藉此投射出來擺盪於民主政治和極權統治之間所可能出現的鐘擺效應,像是在2024年所進行的《中國效應調查》中,有高達20.4%的受訪者認為「獨裁有時比民主更好」,這一數字著實令人感到震驚,這是因為除了反映出民眾對於民主制度的不安與懷疑外,在某種程度上,期待回歸於強人、極權的該項表達性需求,當可理解為當前臺灣社會極化的一項預期性結果,尤有進者,處於公民素養脆弱的政治博弈時代,除了傳統的政治理念無法適應現實需求外,要如何找出適切、適性和適宜的國家治理模式,這更是一項嚴肅且棘手的公民政治變遷課題。

遠地不說,當前臺灣地區所要面臨的各種挑戰,不僅僅是政治層面的問題,更有其深層結構的諸多運作危機,像是從人口學的角度來看,少子女化現象日益嚴重,除了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勞動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外,生育率已經逼近歷史的低點,更有可能會導致社會階層的進一步固化,從而讓上述側重於總體層面、公共領域的民主指數、自由度,加惡於個體層面、私人領域的性別、年齡、教育、職業、婚姻等的不民主和自由受限,更遑論於多元文化的臺灣土壤,所生養出來的乃是族群之間的緊張、衝突,並且淪為政治權謀的鬥爭工具;連帶地,臺灣的國際關係同樣影響到內部的穩定性,特別是面對兩岸的競合壓力,臺灣的政治生態變得更形脆弱,這也讓如何在國際舞台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並且同時保持內部團結的國族認同,成為一項不可能任務的艱鉅挑戰。

總之,臺灣的民主指數和自由度足為他國的表率,但是,這多少也意指公民社會或一般大眾對於臺灣民主信心不足的一種警惕狀況,如此一來,相與糾結但卻是羸弱不堪的心智圖像,像是民粹主義、社會極化、依附連帶、領導統御、治理危機、地緣關係、代議政治、公民社會、軍事衝突、國際競賽、獨裁統治、國家認同、文化鑲嵌、歷史教育等,顯現出來當前臺灣地區的發展性危機,這又豈止於政治範疇的不對稱情事,而是有其充斥於多重性、結構性、系統性、權控性、壓迫性的諸多危機,就此而言,諸如深化民主核心價值、推動全民政治教育、進行公民參與全社會對話、著手代議政治體制改革、穩定兩岸和信相互理解、開拓國際市場經濟韌性、提升國族認同文化主體性,直指用以引領臺灣的變革工程,已然不是一次到位的單一手段方法。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