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一則看似僅與衛生行政相關的公共事務決策背後,卻是隱藏著更深層的思考論述。

話說,為了有效地促進生育並推動友善的生養環境,臺北市政府決定將聯合醫院的婦幼院區轉型為一所專職、專權、專用、專款、專人和專業的專責婦幼醫院,這所醫院將專注於婦幼健康,並計劃於2026年正式成立,此項舉措不僅旨在提升婦幼醫護服務的質量,更引發了對於『應然』與『實然』之間的思考,特別是如何將理想中的戰略思維轉化為具體的戰術設計?這不禁令人思考,成立專責婦幼醫院究竟是為了要解決那些人的那些問題?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決?以及又會衍生出那些新的挑戰?

例如,刺激生育與推動友善生養育環境的目標,涉及到的是不同主管機關的責任,這部分需要臺北市政府在各機關部門之間,進行有效的協調與整合,否則可能淪為單一功能的醫療設施,而無法實現更大的政策目標,至於,市面上早已有私立機構提供婦幼母嬰的一條龍服務,這使得臺北市立專責婦幼醫院的角色定位與功能運作,面臨到社會性投資與市場商品化之間的嚴肅挑戰,若政策未能明確定位該醫院的角色功能,可能會引發資源浪費或公私部門間的不必要衝突,就此而言,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如何針對中高齡婦女之「特定族群」、不孕症治療之「特殊需求」,以及平價產後護理之「特別項目」而來積極性差待遇,藉此提升婦幼醫療服務品質。

進一步來看,從專科院區到專責醫院,從婦幼醫療到公共衛生,從受孕懷胎到產後護理,乃至於托育服務,這一系列的服務鏈條中,絕不能忽視「婚—生—教—養—衛」與「樂業—安居」等內、外部環境的全面檢視,若政策僅聚焦於醫療層面,忽略了其他環節,如托育支持、職場友善政策等,將難以全面改善婦幼健康與生育環境,就此而言,較為務實的做法乃是有其必要重新檢視現有婦幼院區的組織結構,整合臺北市內公私協力的婦幼醫療資源,並思考新設專責婦幼醫院對全齡婦女健康促進及家庭兒童照護的創新定位。

此外,像是設置特別委員會彙整各局處的服務能力,以制定整體策略、監督執行進度和成效評估,至於,對於評估設置專責婦幼醫院所需的決策環境因素,更是至關重要,這其中包括有獨尊唯我於市立婦幼醫院的「確定環境」、公私並行於不同婦幼醫院體系的「風險環境」、敵我對立且優勝劣敗的「衝突—競爭環境」,以及尊重市場機制但也保有市立婦幼醫院履行社會責任的「不確定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考量成立專責婦幼醫院的決策過程,探索其中涉及的外部生態環境、內部醫護環境、風險理性評估、決策直覺情感模式,以及政治策略思維。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看待地方政府的施政勇氣,並期待在有效刺激生育與推動友善生養育環境的官方政策中,超越單一片面的行政思維,朝向提供孕前諮詢、遺傳診斷、產後調理、嬰兒照護、婦癌篩檢、心理健康、補助申請等綜合服務的更大施政格局努力,然而,究竟要如何得以有效整合人流、金流、物流、資訊流及專業流等全方位、多面向的醫護照顧資源,及其涉及到財務永續、資源需求和市場接受度等獨立評估,諸此龐大、複雜的變革工程,是否真能由單一地方政府一肩挑起該項的重責大任,這仍然是一項值得深思的發想問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