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來自於政務官公開對嗆的個人行止,背後實有用以追索當代台灣政治文明素養的相關反思。

話說:民眾黨力推〈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簡稱為壯促法),明定壯世代指的是年齡55歲以上有工作能力及意願之國民,以及政府須定期發布相關政策白皮書,對此,非主管機關部會的衛生福利部次長直指該項立法的不可行性,而此一嚴重的意見分歧,也讓民眾黨立委提案將要凍結衛福部次長特別費的二分之一,但是,直來直往的衛福部次長則是在其個人臉書上回以『士可殺,但不可辱。從社會科學或國際政策實務上而言,所謂的「壯世代」實在是一個不明確的法律概念與學術概念,政策上也不可執行。國際勞工組織(ILO)定義45歲以上為中高齡;聯合國(UN)定義65歲以上則是高齡,清清楚楚,從來沒有以55歲作為切分界線。本人堅持原則與見解,不服來辯,隨時候教。Sorry,正正當當,無歉可道。要砍多少隨便你』,以及文末標註『我是「撞世代」、無歉可道』等公開對嗆言行,無疑是提油滅火的該項行徑,預伏的是彼此的共輸結局。

誠然,在這裡的考察針砭之處,乃是一方面要加以反思何以未能藉由三讀通過「之前」、「之中」和「之後」的各項溝通協調機制,以取得未來依法行政和依法辦理之於可欲、可為和可行的朝野共識,況且並非是主管機關的次長身分發言,實有不在其位的角色錯亂之嫌,再則,對於已成定局且經總統公布的該項法令,又要如何嚴守政務官的專業角色扮演,實有其倫理分際的基本提問,更遑論於以私人社群媒體進行情緒化的政策評論,更屬不宜、不妥和不當,如此一來,要不直接辭官卸甲以示對於自己專業主張且有所堅持的個人風骨,抑或是透過該項法令執行的效益影響評估,以尋求公民社會的理性對話,但是,何以會有如此般驕縱傲慢的言談舉止,這何嘗不是直指高階文官人才的培力養成,存在重大的闕漏之處。

連帶地,歷經了多年和多次政黨輪替的台灣社會,依舊是侷限於打天下而非治理天下的我執格局,特別是政黨間缺乏理性對話和合作共識的結構性問題,致使形成『贏者全拿vs.輸者不服』的對峙心態,導致出現『私了』多於『公斷』的情緒性對決,至於,從過去幾乎是絕對執政的『朝大野小』到如今形勢比人強的『朝小野大』,又要如何找出責任政治、制衡政治、監督政治以及公民政治的代議政治機制設計運作,這一點似乎也突顯尊重多元和包容差異的政治素養,實為低端文明如台灣社會所要嚴肅面對的政治軟件變革課題。

總之,次長的個人觀點強調法律定義的嚴謹明確性和應有的實證學術基礎,這對於政策的制定實屬必要且重要,然而,公開對嗆的言行,尤其是涉及個人攻擊,自當是不利於專業討論,更可能會影響到日後的政策推動,特別是從年齡界定調整到符合國際標準範圍、從行政立法的機關溝通到行政院的跨部會協調,以迄於參與式政治的公民論壇對話,直指對於公共議題的立法過程,欠缺應有的政策溝通與協調機制,特別是要如何建立一套更為完善之前、之中和後期的政策評估機制,包括跨部會的專業諮詢、利害關係人參與以及公開聽證會,藉此提升政策立法制定的科學性、合法性和可行性,連帶地,高階文官的倫理訓練和危機溝通能力,也有待培力養成,特別是須訂定明確的行為準則,以確保高級官員在公共場合的言行符合專業標準且不損及政府形象。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