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尹錫悅昨(3日) 晚間發表緊急談話,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並表示目的是為了剷除親北韓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引發當地民眾反對及國際關注。儘管此次戒嚴在約6小時後,便以尹錫悅宣布遵循國會投票決定,解除戒嚴並撤回軍隊而畫下句點,仍對南韓社會與經濟造成不小影響。尹錫悅突宣布戒嚴令的目的為何?此舉是否會成為壓垮其政治生涯的最後一根稻草?《聯合新聞網》帶你一次了解南韓戒嚴事件始末。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3日深夜10時,在首爾龍山總統府召開的記者會上發表了緊急談話,宣布自晚間11時起實施緊急戒嚴令,表示此舉是為了「剷除從北(親北韓)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並強調「這是不可避免的措施,以確保人民的自由和安全,以及國家的永續性,免受反國家勢力企圖推翻體制的活動,並將一個正確的國家傳遞給後代」。
尹錫悅在緊急電視演講中,將在野勢力稱為「策畫叛亂的反國家活動」,他指出,國會在現任政府上任後已提出22件針對政府官員的彈劾案,且有10件是在今年6月選出新任國會議員後提出,「是全世界任何國家都空前絕後的狀況」。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國防部表示,國防部當天下午召開全軍指揮官會議,指示全軍加強緊急戒備及應對態勢。
尹錫悅發布戒嚴令後,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痛斥此舉違憲,並呼籲民眾前往國會大樓,維護國會尊嚴。大批民眾在得知消息後於媒體上抨擊尹錫悅,更有不少人聚集在首爾南韓國會大樓外,要求解嚴。
當地時間4日凌晨1時,南韓國會在議長禹元植主持下召開緊急會議,300名國會議員有190名到場,在場議員不分朝野黨派,一致投下贊成票要求總統尹錫悅解除戒嚴。
而根據南韓憲法第77條第5款規定,「當國會請求解除戒嚴令,且經多數登記議員同意,總統應解除戒嚴令」。
凌晨4時半,尹錫悅以電視直播表發表講話,宣布遵循國會投票決定,解除戒嚴並撤回軍隊,稱當時的初衷是「拯救國家的堅定意志宣布戒嚴,打擊試圖癱瘓國家基本功能、破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反國家勢力」,接著要求國會立刻停止以彈劾、立法、預算為手段,令國家系統陷入癱瘓的行為。史上最短命的6小時戒嚴至此畫下句點。
共同民主黨批評尹錫悅的戒嚴令,稱這是叛亂行為,構成彈劾理由,黨鞭朴贊大發聲明出,尹錫悅「無法逃避叛國罪的指控」,稱尹錫悅無法再正常治理國家,呼籲他應該立即下台。
韓聯社報導,由共同民主黨、祖國革新黨、進步黨、基本所得黨及社會民主黨約40名國會議員組成的「彈劾尹錫悅國會議員聯盟」,4日在國會召開記者會呼籲立即彈劾內亂犯首腦尹錫悅。聯盟的共同代表黃雲夏表示,「各政黨應迅速協商,在今天就提交彈劾案。提交後,國會需在24至72小時內通過,應集中精力以最快速度凍結總統的職務」。
若彈劾案成立,這將是繼朴槿惠2016年遭國會彈劾後,8年後南韓再有總統遭彈劾下台。
韓聯社報導,南韓國會事務總長金敏基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自從尹錫悅頒布戒嚴令後,多達280名戒嚴部隊分2次闖入國會議事堂。
金敏基說,從今天起,全面禁止國防部人員及軍警進入國會,稱這是保護議員人身安全及確保國會運作的緊急措施。(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4.12.04)
留言